2010:點擊地方兩會六大民主熱詞
- 半月談記者
廣泛征集網絡民意,邀請市民列席旁聽,向境外媒體全面開放……春節前后陸續召開的2010年全國各地兩會,透露出許多開放透明的新氣象。與之呼應,網絡議政、公民旁聽、政府預算公開、重大決策民主化等等,也成為各地代表、委員和普通民眾津津樂道的民主熱詞。
“E兩會”
今年廣東兩會期間,省人大代表徐福源提交了一份特別建議:為各級人大和政協設立專門的網絡平臺,在互聯網上為中國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建立網絡聯系群眾機制。
幾乎同時,廣州網民孫俊杰通過電子郵件向廣東省政協遞交了一份特殊“電子提案”。沒過多久,他提出的“在公共電扶梯上噴涂統一禮讓標識”就出現在省政協的官方網站上。眾多“電子提案”成為不少政協委員向大會提交正式提案的寶貴線索。
近年來,代表、委員通過互聯網在線互動交流,集納民意、了解民情、匯聚民智,已經成為中國地方兩態。
在網上向市長建言,旁聽政協會議,與代表、委員在線交流……在今年1月召開的南京市兩會上,網民身影隨處可見。南京網民在“E兩會”上推出2010年南京最受關注的十大民生議題,“長江大橋擁堵”成為網民關注之最。
在云南,當地網站開設“我給省長建一言”、“有話請對省長說”等欄目,得到廣大網民踴躍參與。在上海,兩會首次通過網絡和電視同步直播,市民收看完直播,即可通過上海兩會網絡平臺,向代表、委員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在湖南省岳陽縣,兩位長期在紅網岳陽論壇搜集網絡民意向政府建言的網民,今年被增補為縣政協委員,引起輿論熱議。
“從表面上看,網絡議政只是一種對話形式的變化,實際上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信息化表達的一種創新。”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郭巍青教授說。
“公民旁聽”
“我要把政府的精神帶給市民,也要將市民的呼聲帶到大會上。”列席旁聽今年上海市人代會的退休女教師沈翠英說,她接聽了150多個民意電話,整理歸納出7類問題,已提交給上海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有關工作機構。
據了解,今年上海市人代會有34位市民列席旁聽,他們中大多數來自基層,年齡最大的76歲,最小的22歲。在征得本人同意后,上海市人大將旁聽市民的身份和手機號碼公開,使他們成為聯系群眾、了解社情民意的補充渠道。
經過多年探索,“公民旁聽制度”在我國日益成熟。除了上海,今年1月以來,湖南、寧夏等地均邀請普通公民列席旁聽兩會,廣泛聽民意納民智,調動了社會各階層和群體的政治參與熱情。
寧夏吳忠市規定,年滿18周歲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享有政治權利的本市公民,可申請旁聽人代會或市人大常委會會議。今年1月中旬,54歲的農民柴躍忠與其他9名基層群眾一起旁聽了吳忠市人代會。“開完會回來,村民們向我打聽得最多的是政府如何解決失地農民問題,如何保護奶農利益。”柴躍忠說。
今年長沙市兩會閉幕后,按照慣例舉行了市長記者招待會。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記者招待會有30位市民被邀請到現場與市長面對面交流,在外地工作的長沙人通過電話連線也能與市長對話。就反腐倡廉、教育均衡等話題,市民代表提問的熱情空前高漲,會后一些市民還把市長團團包圍繼續問詢。
“議政會”
采訪過地方兩會的記者都知道,政協會議都設有聯組會,不同界別的委員可就某一議題展開討論。今年1月26日,采訪政協甘肅省十屆三次會議的半月談記者發現,會議室里的橫幅變成了“關注民生共建和諧專題議政會”。在兩個半小時的時間里,有18位委員就新農合、留守兒童、重視群眾訴求、廉租房建設、食品安全、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等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原來,為了讓政協委員能夠暢所欲言,更好地參政議政,甘肅省政協從今年開始,創新參會形式,委員們不再按照界別被“安排”參加聯組會,而是根據自己的興趣,自愿報名參加專題議政會。從“聯組會”到“議政會”,一詞之差,體現出的是會議對委員參政議政職能的高度重視。
這一創新受到委員們的歡迎。很多委員表示,這一打破界別的自愿參會形式,組織形式靈活,更能夠讓他們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參政議政效果非常好。
媒體全開放
今年1月9日,云南省兩會新聞中心發布公告,表示今年云南省兩會向外國媒體全面開放,同時歡迎中央級媒體、港澳臺媒體、省內外地方媒體參與報道。這是我國省級地方兩會首次向境外媒體全面開放。
公告發出后,國內外媒體熱烈響應,巴基斯坦聯合通訊社、老撾國家通訊社、緬甸新光報、泰國泰叻報、柬埔寨網絡電視臺、半島電視臺等6家外國媒體派出記者赴會。港澳臺方面,有香港文匯報、香港大公報、香港商報、香港無線電視臺、香港經濟導報和澳門商報6家媒體派員參會。
半月談記者從云南省兩會新聞中心獲悉,雖然今年不是換屆選舉年,但采訪報道云南省兩會的國內外媒體共有107家,記者人數逾400人,赴會媒體和記者數量均創下歷次云南省兩會最高紀錄。
為了便于國內外媒體采訪,云南省兩會新聞中心提供寬帶上網、會議材料、采訪協調、開閉幕式同步視頻直播等全方位服務。此外,云南省政府外事辦公室還為外國媒體記者提供小語種翻譯等服務。
預算公開
在今年的廣東省兩會預算審查座談會上,省人大代表辛瀑正式向廣東省財政廳廳長劉昆建議:向人大代表公開的116個省級部門預算也要向社會公開。“政府預算是公共財政,應該不是什么秘密,既然可以向人大代表公開,也應該向全社會公開,讓社會也來評頭論足。”
去年10月,應公共預算觀察志愿者李德濤的申請,廣州市率先在網上公布了全部114個部門預算,第一個將政府賬本比較完全地曬在陽光下。此事一經媒體披露,原本每月點擊量僅3萬多次的廣州財政網,一天的點擊量就飆升到4萬多次,一度陷入癱瘓,足見財政資金公開化、透明化是民之所望。
實際上,廣州預算網上公開是近年來廣東乃至全國持續推進預算公開透明化進程的一個新高潮。廣東省人大財經委預算室主任黃平說,早在2003年,廣東省政府就向省人大會議提交多達102個省級部門年度預算,4年后,全部省級部門預算均提交人大會議審議。
面對代表們的建議,劉昆回應說,每年的部門預算向人大代表公開,是有法律依據的,是否進一步向社會公眾公開、如何公開,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法律支撐。盡管沒有得到直接的正面答復,辛瀑對未來預算公開透明化還是充滿信心:“我覺得很難拿出不公開的理由,預算肯定會逐年逐步公開,直到完全公開,我相信會有這么一天的。”
重大決策民主化
去年10月15日,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廣州市人大常委會討論決定重大事項辦法》,明確列舉15類重大事項必須經人大常委會審議決定,20類重大事項必須向人大常委會報告。
這一規定在今年的廣東兩會上引起熱議。事實上,該辦法中所提及的“重大事項”已不再只是一個概念。此前廣州市委已經配套出臺了《中共廣州市委政治協商規程》,首次明確有關城鄉建設的總體規劃和行政區劃的重大調整、重大建設項目、關系民生的重大問題、應對重大危機的預案和實施方案等10項涉及重大事項的內容,都必須事先經市委與各民主黨派、各界人士政治協商。
概而言之,重大決策必須傾聽民意。這些年,各種形式的座談會、聽證會、論證會屢見不鮮,但實際效果經常備受質疑。找幾個人開個座談會,就算公開征求社會意見;把決策草案在報紙上一登或網上一貼,至于公眾究竟提了什么意見,是否被采納,不采納的原因又是什么,一切都不得而知。這種單向的、只有征求沒有回應的民主,顯然不利于解決當下復雜的社會問題和規避重大決策風險。
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民意正在重大決策,特別是涉及民生的重大工程建設中被采納。去年11月,廣州番禺區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在周邊居民的強烈反對下宣布暫停,并由此啟動了關于垃圾處理方式及選址的全區大討論。在重大民生決策上,地方政府回應公眾反對意見的速度之快、力度之大算得上罕見,這無疑要得益于地方一系列有關重大決策民主化政治規程的組合發力。(記者:王攀、伍曉陽、宋常青、張鶯、王軍偉、葉前、余里、魏夢佳、李鵬翔、熊紅明) (編輯:葉含勇)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