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用工荒”問題隨著經濟形勢逐漸復蘇而不斷升溫,但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非正規就業的泛濫和突出的就業結構性矛盾是導致“用工荒”的深層原因,似乎讓農民工吃香起來的“用工荒”現象,其實難掩嚴峻的就業形勢。
今年以來特別是春節過后,珠三角、長三角等東部沿海地區相繼出現大規模“用工荒”,繼而傳出安徽、四川等勞務輸出大省也同樣一工難尋。對此,林用三委員認為應該積極地看待,更沒必要恐慌。“‘用工荒’至少傳遞了這樣幾個信息,一是勞動者在市場中的主動性更大,二是隨著中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勞動者可選擇的就業區域也在增大,經濟較發達的沿海地區不再是他們就業的惟一選擇;三是惠農政策和鼓勵創業政策吸引著勞動者留在家鄉就業或創業。”
劉家強委員也表達了相似看法:“這反映出就業交給市場來決定,同時也倒逼著企業提高工資標準、福利和改善勞動環境,因此,這絕不是壞事情。”
“‘用工荒’是一個非正常現象,千萬不能被這個假象所迷惑。”全國政協委員李濱生分析道,“用工荒”是在不少企業沒有依法規范用工的背景下出現的,是勞動者特別是農民工們對低工資、低福利的非體面勞動用腳投票的結果。因此,我們絕不能因此對就業形勢盲目樂觀,而應該反思如何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過程中終結廉價勞動力時代。
在李濱生委員看來,由于有些企業不能依照《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工,難以為勞動者提供體面勞動,這種非正規就業的泛濫,導致我國就業難度加大,比如,對只能在生產線從事簡單勞動的農民工召之即來、揮之即去,這種短期的用工行為最終招致了農民工的抵制,同時由于可以創造出高附加值的高端服務業發展緩慢,又難以吸納更多的高校畢業生。“事實上,目前高端就業和低端就業都困難重重,就業形勢絕不樂觀。”
莊威委員也認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與企業“用工荒”緊密相連,其實質是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據莊威委員介紹,他所在的福建省今年春節前統計,企業缺工已達15萬人。“201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630萬人,預計百萬畢業生一出校門就可能面臨失業”。
陳德委員表示,勞動者文化素質參差不齊,專業技能單一甚至缺乏,加劇了就業結構性矛盾。而就業信息渠道不對稱、相應的社會服務體系服務沒能跟上等,又使得“用工荒”問題更為復雜。
就業乃民生之本,對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來說更是如此。委員們表示,當務之急,是政府應將“用工荒”作為依法規范勞動用工、完善勞動力市場的契機和動力,加快戶籍管理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進一步完善農民工子女就學、職業技能教育等措施。“如果一個城市能夠切實做到為勞動者提供穩定的就業,有合理的收入和符合標準的勞動環境,‘用工荒’這個詞肯定會從那里消失。”李濱生委員說。(王嬌萍 鄭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