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實現低碳,可以改變能源結構、促進新能源發展,可以節能減排,也可以采用二氧化碳捕捉封存(CCS)等。對于諸多低碳技術,我國還沒有形成一個清晰的技術序列。”
今年兩會,九三學社中央因提交了一份名為《走中國特色低碳發展道路》的提案而備受關注。在今天召開的數十家媒體聚焦的相關新聞發布會上,全國政協常委、華中科技大學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鄭楚光更愿意多一點冷思考:“現在我們提低碳經濟還為時過早,因為仍有很多基礎性的工作還沒有做。”
他舉例說,在技術選擇上,就缺乏系統、科學的評估和規劃。“那么多新技術和不同的技術指標,我們有沒有從不同層次,對每項技術的研究儲備、投資成本、減排空間逐一進行研究分析,然后形成一個最優化的技術路線?”
鄭楚光概括我國低碳發展的現狀是“戰略構思不合理,技術路線不明確”。“因此,現在行業中還存在著混亂。比如說,有的新能源技術,大家一哄而上,缺乏戰略研究和規劃。首先應該確立國家清潔能源的戰略和技術路線圖。”
九三學社中央也在提案中建議,從眾多的低碳技術中,選擇符合國情和發展需求的關鍵、共性技術,盡快制定低碳技術重點發展戰略規劃,列入“十二五”科技發展計劃及相關產業技術創新計劃。
“制訂科學的低碳發展規劃,逐步建立開放、透明、負責的溫室氣體減排制度,必須盡快啟動低碳發展的相關基礎性工作,做到心中有數。”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賴明舉例說,在建筑領域,節能減排就沒有嚴格的方法學指導,因此很難出臺量化的指標作為科學依據。
在“低碳”遭到熱捧的時候,委員們希望媒體、公眾特別是官員要清醒頭腦。發展低碳不是“拍腦袋”,為做到“心中有數”,九三學社中央建議,要把低碳發展與節能減排等有關戰略部署結合起來,盡快將溫室氣體排放納入監測指標;迅速普及碳排放測算技術,著手摸清區域、行業的排放水平,建立和完善全國性的溫室氣體排放普查、統計、監測管理體系,為逐步將其作為控制指標奠定基礎;根據國情和發展預期,結合未來氣候變化會談的可能結果,進行多情景的分析,重新審視或調整我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一些約束性指標,如節能減排目標等;盡快開展地方碳排放指標核定工作,逐步構建碳排放交易機制,擇機開展碳排放交易試點和碳排放問責制。
“《美國清潔能源法案》對能源使用、銷售等各個環節都制定了明確的規定,而我國低碳發展戰略還有完善的空間,應該從技術、產業、配套政策、法律法規等方面形成一個清晰、完整和規范的政策體系。”鄭楚光說。
曾在建設部工作過的賴明舉例,他知道曾有人對北京民宅做過計算,如果采用保溫墻體、隔熱材料等節能建筑,按照北京地區的能耗計算,房屋新建的時候使用節能材料,3到5年可以收回成本,改建的話7年收回成本。“投入是上算的,為什么節能建筑推廣不了?因為缺乏硬性的約束指標,節能材料用多用少一個樣。”
“因此,要創新低碳發展的體制機制。瑞典就通過對化石能源課以重稅,引導企業主動降低能耗和尋找低成本的新能源,避免政府陷入補貼什么節能技術、補貼什么新能源、補多少、如何防止權力尋租等的困境。”賴明說。
這份提案就創新低碳發展機制也提出,盡快整合完善已出臺的能源、產業、金融、財政、稅收及貿易等法律法規,制定清晰穩定的激勵和約束政策,形成低碳發展的長效機制。(陳磊)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