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國年降水總量接近常年,但降水空間分布不均。與常年比較,西多東少,其中西北地區中西部明顯偏多、東部地區中間(淮河流域)偏多、南北偏少,其中北京、內蒙、黑龍江、江西、湖南、廣東等地較常年偏少1~3成,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年內我國部分地區發生了大范圍、持續性的嚴重干旱,主要的干旱事件有:華北、西北、黃淮部分地區發生大范圍春旱,四川盆地出現初春旱;內蒙古、遼寧和吉林初夏旱嚴重,黑龍江遭遇歷史罕見夏旱;江南、華南大部分地區7月至8月上旬降水持續偏少,伏旱嚴重;9月上旬至12月中旬,江南、華南又發生了50年一遇特大秋旱連初冬旱。2007年,受旱較重的省(區)有:黑龍江、內蒙古、吉林、寧夏、湖南、江西、河北、河南、陜西等。總體來看,2007年,我國干旱范圍較大,局地干旱非常嚴重;全國因旱受災面積多于1991年以來的平均值。
2007年我國旱災總體評價是:中等干旱年景。
主要干旱特征及影響
2007年全國農作物受旱面積2939萬公頃,比2006年增加865萬公頃,絕收面積319萬公頃,干旱面積略多于1991年以來的平均值,其中河北、內蒙古、吉林、黑龍江、湖南、甘肅6省(區)因旱絕收面積占全國因旱絕收面積的74%。2007年我國因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785.2億元,其中農業經濟損失717.2億元,另外,全國共有接近1.6億人次受到旱災影響,2990萬人次發生臨時飲水困難。
1、黑龍江遭遇罕見夏旱
夏季,黑龍江大部分地區溫高雨少,發生歷史罕見的夏旱。6月11日至8月10日,黑龍江省平均降水量僅為143.1mm,是1951年以來的次少值(降水量最少的年份發生在1954年)。同時黑龍江省夏季氣溫異常偏高,為僅次于2000年的歷史第二高;其中6月全省平均氣溫為21.0℃,比常年同期偏高2.3℃,為歷史同期最高。降水少、氣溫高造成黑龍江出現大范圍的干旱,其中重旱區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西部、黑河和松嫩平原北部,旱情嚴重時三江平原大部分地區出現了10~20cm干土層。全省農田受旱嚴重,面對嚴峻旱情,黑龍江省各地積極采取打抗旱機井、實施人工增雨等措施,全力抗災奪豐收。
8月中旬后,黑龍江大部出現有效降水,使旱情得以緩解。
2、江南、華南發生50年一遇特大秋旱
9月下旬至12月中旬,江南、華南及西南東南部降水明顯偏少,其中湖南、江西、廣東、廣西、貴州、福建6省(區)平均降水量僅為73.1mm,為歷史同期次少值(最少為1992年);最長連續無有效降水日數(日降水量<1mm)一般有30~50天,其中江西南部、廣東西部長達50~70天。長時間少雨致使上述地區發生50年一遇的特大秋旱,干旱持續到初冬。因旱造成300多萬人、250多萬頭大牲畜發生飲水困難,主要江河湖庫水位持續走低,城市供水、航運和水力發電等受到很大影響。
干旱少雨使江西贛江南昌站、撫河李家渡和鄱陽湖都昌等省內多個水文站水位創新低。至12月10日,撫河李家渡站低于歷史最低水位70多天,贛江下游達30多天。持續干旱少雨致使鄱陽湖提前一個月進入枯水期,且水位之低為歷史同期罕見。持續干旱對農作物也產生了嚴重影響。由于降水少,漓江水位持續下降,水位比往年同期偏低50%,漓江旅游黃金水道被迫調整旅途航線。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