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14日電(記者 張蔚然)首屆核安全峰會昨日閉幕,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會上闡述了中國的核立場。中國國際問題專家指出,胡錦濤就加強核安全提出的五點主張體現了核安全機制建設應以國際組織而非國家為中心的理念,首屆核安全峰會為新安全機制的形成創造了條件,但建立真正的安全機制還需要很長時間,人類可持續安全之路仍任重道遠。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向本社記者表示,胡錦濤在峰會上的講話傳遞了四點重要信息:
一是強調機制建設應以國際組織為核心,“支持國際原子能機構在核安全領域發揮主導作用”,而不是以一個國家或一群西方國家為主導。
二是強調實現和平發展核能與核安全的有效平衡。中美在這方面的側重點不同,美國關注核恐怖主義,而中國正處在核工業爆發期,對和平利用核能、發展民用核能的權利更為關注。
三是強調照顧非核國家的立場,“切實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核安全能力”。這體現了中方在此問題上的一貫主張。
四是強調中國“本著負責任的態度,高度重視核安全,堅決反對核擴散和核恐怖主義”,亮明中方態度,并再次強調中國“始終恪守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等立場。
金燦榮、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劉江永指出,此次峰會有47個國家、3個國際組織參加,代表了世界上的主要力量。胡錦濤主席的講話、核安全峰會閉幕公報體現出當今世界核安全問題面臨的四個新背景:恐怖組織獲取核原料、核武器的可能性比10年前大得多;世界范圍內的核擴散在加速;民用核能處在蓬勃發展時期,包括中國在內的大量國家都在進行投資;隨著美俄簽署新的進攻性戰略武器削減協議,大國核戰威脅非常小,核能急劇擴散帶來的事故安全問題變得尤為突出。
在金燦榮看來,在這種背景下達成的閉幕公報還只是一個原則宣示,要想完成制度建設并轉化為每一個國家應履行的責任,還需要經過很復雜的談判過程。劉江永則表示,人類可持續安全之路仍然任重道遠。
核安全峰會達成的公報突出強調了國際社會保證核材料安全、應對核恐怖主義的重要性。金燦榮、劉江永認為這體現了美國作為主辦國的政策主張,這一觀點以公報形式得以通過,說明核恐怖主義不僅僅是美國的問題,一旦出現核恐怖事件,危害會非常大,進而引發全球安全問題。
劉江永表示,有核大國及無核國家在此次峰會上達成共識,再次說明國際關系的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國際關系格局是由主權國家、國際組織之間的力量對比和相互關系所構成的戰略態勢。隨著國際恐怖主義的不斷蔓延,安全領域出現了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對比的變化。一些不是主權國家、也不是國際組織的非政府行為體,通過散落各地的國際恐怖事件,以“隱形的一極”的姿態對國際關系的格局形成了另一種結構性影響,這正是當前各國要求反對核恐怖主義的緣由所在。(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