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30日,被同村人趙作海“殺害”10多年的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老王集鄉趙樓村村民趙振晌突然回家。此時,趙作海已經被判服刑11年。日前,河南省高院認定,趙作海故意殺人案是一起錯案。
這幾乎是五年前的湖北佘祥林案的翻版,一樣地無辜被當作了“殺人犯”,一樣是“死者”復活而洗了冤屈。這不禁讓我們擔心,還有多少無辜者要被制造成“殺人犯”進入監獄,又有多少囚犯在監獄中翹首以待“死者”復活、真兇出現?
這二起冤案其實并不難以避免。理由之一在于,作為現代高科技產物,號稱“證據之王”DNA鑒定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事實上,在佘祥林案件中,有兩家人在現場哭著認尸,卻沒有對尸體進行DNA鑒定。而蹊蹺的是,在趙作海被發現無辜后,商丘市公檢法三機關才指出“要抓緊對無名男尸作DNA鑒定,確認真實身份立案調查”,當初他們又干什么了呢?
理由之二是,兩起案件的當事人或者證人都遭受到刑訊逼供或暴力取證,趙作海“被抓后,先關了44天,也打了44天”,甚至證人趙作海前妻趙小齊、也遭受到警方的長期毆打。如果我們有完備的“沉默權”制度或者“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這些違反當事人意志的證據能作為認定案件的依據嗎?
理由之三,是案發的時間認定明顯離譜,趙作海與趙振晌發生斗毆是在1997年10月,而趙振晌的侄子趙作亮于1998年2月15日到公安機關報案,稱其叔父趙振晌于1997年10月30日離家后失蹤,但商丘市中院審理認定的情況居然是“1999年5月的一天”,如此離譜的案發時間認定又是怎樣逃脫一審、二審和復核法官的“法眼”呢?
佘祥林案發是1994年,同年第一次判決,終審是在1998年;趙作海案發在1999年,終審是在2002年。從1994年到2002年,我們的刑事訴訟制度發生了重大變化,1996年《刑事訴訟法》修正,“無罪推定”原則被確立。但是,趙作海仍然逃脫不了像佘祥林一樣依靠“死者”復活洗冤的命運,其根子在于法律上的原則實際上并沒有相應的機制和程序來保障。
比如,刑訊逼供的危害眾所周知,然而國外行之有效的“非法證據排除”的程序性制裁規則并沒有建立。被告人沒有權利就刑訊逼供問題單獨進行聽證,不能就此問題上訴和要求提供人身保護;對于刑訊逼供的事實認定由誰來舉證,被告人和控方的證明標準是什么,都沒有確立;警方重大案件訊問“全程同步錄音錄像”也沒有建立。實踐中,最多由警察出庭表示沒有刑訊逼供了事,刑訊逼供所獲取證據的排除往往成為一句空話。
更關鍵在于,許多法律上所確立的原則和機制也常常為司法的“潛規則”所規避和架空。刑事訴訟的架構并沒有沿著修正后的《刑事訴訟法》所努力確立法官居中裁決、警方和檢方的主張要在法庭上得到確認的“三角模式”,而多數是沿著警方制作好“飯菜”、檢方照端、法院照著吃的“線性結構”。特別是重特大案件中,公檢法同樣賦予了維護社會治安和社會穩定的重任,司法的獨立審判機制遭受扭曲,制約與監督機能正在萎縮。
今天,我們反思趙作海案,不僅是要糾正錯案,追究其他人員的責任,更應當反思這些年來,刑事司法中還存在著哪些漏洞,更應當大力清理司法中的“潛規則”。要通過完善機制和程序來保障司法獨立,發揮監督和制約的功能,防范類似的冤案一演再演。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