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趙作海及其家屬因不滿法院半夜2點與其簽署協議,準備要求65萬精神賠償。鄉干部在半夜11點來到趙家,威脅趙作海接受45萬賠償,并避開趙家識字與社會經驗豐富的親屬。(5月16日《廣州日報》)
根據國家法律,無辜蒙冤入獄10 余載的趙作海應該得到國家賠償。但在協商賠償金額的過程當中,政府部門多方出動,軟硬兼施,最終使趙作海糊里糊涂簽字,整個兒成了一個“刑訊逼供”的“續集”。
用疲勞戰術令對方生不如死,最后達到自己想達到的目的,這種“熬鷹”戰術是某些看守所慣用的手段,這一點趙作海已經深有體會。雖然這一次沒有在趙作海頭上點鞭炮,但思路基本一致。別說大字不識的趙作海,就是讀過幾天圣賢書的人,在經歷了多天勞累,在大半夜陣陣襲來的困意中,面對那些干部的軟硬兼施,能走幾個回合?
趙作海的談判對象也非常耐人尋味。《國家賠償法》第十九條規定,行使國家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但半夜去趙作海家商談的卻是“鄉黨委書記、武裝部長和一位副鄉長在內的幾位人員”。回想起趙作海剛出獄時縣委書記親自安排的旅游,我們發現各個政府部門其實是一個統一協調、統一行動的利益整體,這和當年政法委開會給趙作海案定調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樣的“逼迫賠償”會不會和“開會定兇手”一樣,是權力協調的結果?
半夜變相“熬鷹”,避開受害人有文化、有社會經驗的親屬,多方出面軟硬兼施,用這樣的方式逼迫老實巴交的受害人簽署賠償協議有失公道。再多的錢也買不回趙作海十年的自由,也彌補不了他妻離子散之痛。有關部門不是以人為本為受害者爭取更多的補償,不是想方設法彌補制度漏洞,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而是故技重演,集全縣之力逼迫趙作海簽一個賠償協議了事,這樣的做法讓人寒心。
參與互動(0) | 【編輯:鄧永勝】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