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欽,廣州某合資企業的工會主席,他在當地被稱作最牛的工會主席。就在幾天之前,他剛結束了所在企業今年的工資協商談判,結果是員工在沒有違反企業規章制度的情況下,每一個人都提升了本人工資總額的7.5%。(央視《新聞1+1》5月16日報道)
在工會主席因違反資方意志而被解雇頻繁發生的當下,“最牛工會主席”的誕生給了人們眼前一亮的感覺。
但遺憾的是,所謂“最牛工會主席”依舊形單影只,依舊是孤獨的,甚至是難以復制的。道理很簡單,在當下的社會現實中,資方不可能痛快地把“面子”給予工會主席,相反,很多情況下,工會主席和資方處于“對立”狀態。
要知道,由于大多數企業的工會主席都是受雇于資方,領老板的錢,因此,工會主席的處境大多是:“要么是完全服從企業領導,要么敢于和老板叫板,遭到報復,最終被迫退出工會組織”。隱藏其后的深層次原因就是制度保障缺位。這可以從不少被解雇的工會主席身上進行觀察。
我們知道,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和民主權利是工會的基本職責。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勞動關系、社會關系愈加復雜,勞動爭議、勞動糾紛大量出現,而緩和與解決勞資沖突、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工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工會的維權與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強調GDP增長,重資本,輕勞動,吸引外資,制造政績的傾向有一定的沖突。那么,為了政績,地方政府忽視對職工權益的維護和保障恐怕也就不足為怪了。一些地方還出現了明顯的政策性違法現象。如外商投資企業可以暫緩組建工會,執法檢查要經過某些機構甚至政府分管領導批準,為勞動保障方面的違法行為開綠燈等。如此一來,我們能看到“最牛工會主席”產生的土壤嗎?
常識告訴我們,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能夠代表勞方利益且能制約資方的工會組織存在,那么企業中單個雇員的力量將無法制衡資方,勞資力量對比的天平肯定會倒向資方。這就需要完善的制度來破解難題,而不是單純依賴有魅力的工會主席。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季】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