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凌晨1時30分,中國政府派往吉爾吉斯斯坦的第九架撤僑包機安全返抵烏魯木齊國際機場,機上搭載著148名中國公民。至此,中國從吉爾吉斯斯坦的撤僑行動基本結束,共計1300名在吉中國公民搭乘包機返回國內。
從15日凌晨4時25分首架撤僑包機抵達烏魯木齊開始,在約45個小時里,中國政府派出執行撤僑任務的9架次包機先后從吉爾吉斯斯坦返抵國內,把歸心似箭的僑胞安全、順利地送回到祖國的懷抱。
從12日開始,這次大規模的撤僑行動一共持續了5日5夜。這是一次情況危急、形勢多變、過程曲折的撤僑,也是一次感人至深、民族團結的撤僑。
自6月12日吉爾吉斯斯坦南部奧什地區發生騷亂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在吉中國公民的安全,果斷決定啟動撤僑行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精心組織,周到安排,確保安全、順利完成撤僑任務。
外交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機制,于12日連夜召開“境外中國公民和機構安全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會同有關部門研究部署撤僑方案。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立即開通24小時值班電話,接受公眾咨詢和求助。
13日,由外交部牽頭組成的兩個工作組分別趕赴吉爾吉斯斯坦和烏魯木齊協助開展撤僑工作。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組成的五個工作組嚴陣以待,新疆14個地州市駐烏魯木齊辦事處的負責人隨時準備安置回國人員。
在吉爾吉斯斯坦,中國駐吉使館及時啟動應急機制,王開文大使大力做吉方工作,要求吉臨時政府外交部及相關部門確保中國公民安全。在使館的努力下,吉軍隊承諾出動裝甲車協助護送準備回國的中國公民前往奧什機場。包機方面,南航新疆分公司特別抽調熟悉烏魯木齊至奧什地區航線、飛行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執行任務。
“此次撤僑行動中,在外交部統一協調指揮下,國內各相關部門、新疆方面與中國駐吉以及周邊國家大使館通力配合,協調行動,不眠不休,連續奮戰五晝夜,共同保證了撤僑任務高效、有序完成。”具體負責此次撤僑行動的外交部領事司司長黃屏介紹說。
情況復雜、局勢多變、危險重重,是吉爾吉斯斯坦撤僑不同于之前歷次撤僑的顯著特點。
計劃撤離的僑胞主要集中在吉南部的奧什市和卡拉蘇市,此外在巴特肯州和賈拉拉巴德市也有近百名僑胞等待撤離。四個地點之間最近的相隔40余公里,最遠的相隔上百公里,且路況復雜、沿途槍聲不斷,局勢瞬息萬變。
“隨時都可以聽到槍聲,我們不敢出門……”來自福建的黃加惠是吉爾吉斯斯坦南方華商商會的會員,騷亂發生后他的商場被迫關閉。
中國政府撤僑工作組抵達奧什機場后立刻著手開展僑胞的組織工作,但危險也伴隨在他們身邊。在赴中國僑民集中的北京飯店途中,兩名中國外交官乘坐的大巴遭到不明槍手襲擊,車窗玻璃被子彈擊碎。幸好,人員有驚無險。
在吉爾吉斯斯坦臨時政府和當地華僑社團的大力協助下,大部分僑胞乘坐吉邊防軍派出的裝甲運兵車,分批陸續轉移至奧什機場。但同時仍有少量僑胞散布在奧什市內和郊區的各個角落,難以及時轉移到機場,而裝甲運兵車已無法使用。
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僑胞面臨的危險也在增加。面對這種情況,撤僑工作組的工作人員毅然穿上防彈衣,戴上鋼制頭盔,乘坐普通車輛前往一個個角落尋找僑胞。路上,車輛遭到暴徒伏擊,一名吉爾吉斯斯坦的隨車人員被刮傷。
黃屏介紹說,撤僑行動也得到了吉爾吉斯斯坦及其周邊國家的大力協助。吉爾吉斯斯坦派出外交官全程協助中國政府撤僑工作組開展工作。除了派多輛裝甲運兵車、客車和護衛人員將在奧什和卡拉蘇的中國僑胞集中運往奧什機場,吉方還全力為包機降落提供便利。
飛行1000多公里的航程,當一架架包機抵達烏魯木齊,滿懷激動的中國同胞走出廊橋的時候,守候在機場迎接的人們都會爆發出陣陣歡呼聲。
“感謝祖國!”一名維吾爾族僑胞登上包機后,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一把搶過乘務員的話筒,帶頭高呼,機艙內全體乘客立刻隨之發出一浪高過一浪的歡呼聲。
在“回家”的這一刻,“感謝祖國”成為每一位僑胞的同一心聲。
“在這樣一個非常時期,祖國向我們伸出援手,我真正體會到祖國就是我們的堅強后盾,感謝祖國在危難之際保護我們。”新疆商人艾爾肯14日晚一下飛機就這樣對記者說。
危難之際,黨和政府施以援手,讓飽受動亂之苦的僑胞倍感溫暖:只有國家的安定才有百姓的安寧,回家的感覺真好!
在每一架撤僑包機的留言簿上,都用漢語、維吾爾語密密麻麻寫滿了僑胞的肺腑之言。留言簿寫滿后,僑胞們又紛紛找出各種便箋記錄下自己對祖國的感激之情。
“感謝你們,感謝國家。”維吾爾族中年男子阿合買提下飛機后感慨不已:“我一輩子都忘不了這件事。”
一下飛機,維吾爾族商人卡米江趕緊給在喀什的母親和妻子打電話。“電話打通了,她們哭了。”卡米江說,“我在那邊(指吉爾吉斯斯坦)做飼料生意,我為我的祖國感到驕傲,國家派飛機讓我覺得太自豪了,讓我在外國人面前自豪得不得了。我在那里的客戶都非常羨慕我是中國人。”
這一刻,“回家”的僑胞內心真正感受到了家的溫暖、祖國的強大。(記者李忠發 賀占軍)
參與互動(0) | 【編輯:巫峰】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