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變化)杭州醫生援川記事:走上高原,讓疼痛“被看見”
中新網杭州9月13日電(張煜歡)“徐老師,有個患者腰疼5年了,我們治療后效果欠佳,想請您會診。”一早,剛結束援川醫療幫扶工作回到杭州一個月不到的徐英俊,就收到來自“九龍疼痛治療”群里彈出的消息。
“先查我教你們的腰椎四項。”“其他問題不大,就是側彎時候引發疼痛加劇。”“重點關注腹斜肌,可以用肌筋膜滅活術。”“謝謝徐醫生!”
如此場景,幾乎天天都在上演。“醫療幫扶,不是一時一地的工作。在幫扶地,我們傾囊相授,回來以后,技術能留在當地,這就是我們最高興的事。”徐英俊在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說。
時間回到2023年2月。春寒料峭,杭州市余杭區第二人民醫院麻醉科醫生徐英俊拖著一只行李箱,來到兩千多公里之外的四川省甘孜州九龍縣人民醫院,開始為期一年半的醫療幫扶工作。
像高山云杉一樣扎根,像雅礱江水一樣融入。18個月,說長不長,要真正了解當地百姓的就醫需求,就得把自己像種子一樣扎根下去。
“我在日常接診和義診過程中發現,高原地區百姓長期承受特殊天氣的影響,患關節炎等疼痛疾病的占比非常大。但許多飽受關節疼痛折磨的百姓,并沒有把這當回事,只有當關節嚴重變形影響到了生活起居,才會來趟醫院。”徐英俊說。
初抵高原,徐英俊便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要用所學醫術,幫助更多當地百姓的疼痛“被看見”。
身體還來不及適應迥然不同的氣候環境,徐英俊便加速投入到工作中。初來的一周里,他一邊吸氧一邊制定了15位患者的個性化麻醉方案。與當地外科手術團隊的默契配合下,15臺手術全部成功實施,術中生命體征平穩、麻醉效果確切,術程順利。一下子,杭州帶來的麻醉技術得到了援助醫院同行的認可。
一年多來,徐英俊參與的麻醉管理和手術保障就有600多臺,大大提升了當地醫院危重患者的手術救治成功率。
除了在手術室內為患者減輕疼痛,徐英俊的義診足跡也遍布了九龍縣城及周圍多個鄉鎮。
每逢徐英俊的義診日,家住涼山州西昌市的李阿姨都會從300多公里外前來求醫。幾個月前,在徐英俊的診療下,她通過一個療程的松解、頰針治療,就解決了困擾多年的肩關節疼痛問題。此后,李阿姨就認準了這位杭州好專家。“現在無論遇到什么健康問題,李阿姨都習慣在手機上找我們問一問。我想這就是患者和醫生之間珍貴的信任吧。”徐英俊說。
聊起許多一路追隨而來的老患者,徐英俊如數家珍。但隨著越來越多患者慕名而來,僅靠一個人的力量遠遠不夠。2023年6月,在當地醫院的支持下,徐英俊開設了九龍縣人民醫院第一個疼痛MDT(多學科協作)門診。在師帶徒的機制下,當地醫生從一開始的學習觀摩援川專家做治療,到如今已能獨立掌握技術開展新項目,一個個變化悄然發生。
2024年3月,在當地縣政府及衛健部門的指派下,徐英俊啟程前往下屬煙袋鎮衛生院繼續幫扶,把經驗和技術向更基層延伸,為九龍縣醫療服務注入第二波新鮮血液。
“在鎮衛生院,我們怎么樣才能讓更多基層百姓的疼痛被看見?建立專科,是轉變當地健康理念的重要一步。”徐英俊說。
在這個高原小鎮,徐英俊在醫療技術相對不足的鎮衛生院里再次從零起步,開設了當地衛生院層面的第一個“疼痛專科”。短短一周時間內,該門診便門庭若市,每天都有30多名患者從四面八方趕來。
家住九龍縣城的丹增此前被診斷為右側胸部帶狀皰疹,皰疹結痂后仍刺痛難忍,衣服一碰到結痂處便爆發鉆心的疼痛。經當地人介紹,他找到了在煙袋鎮衛生院坐診的徐英俊。經過仔細查體,徐英俊運用頰針療法,5分鐘后疼痛當場就止住。后續經過5次治療,疼痛便完全治愈。“杭州來的‘曼巴’(藏語,即醫生),厲害!”丹增笑著向徐英俊豎起大拇指。
一年半時間里,徐英俊本人及他指導下的九龍疼痛專科團隊累計接診治愈疼痛患者達7300余例。針對當地居民普遍存在的關節炎、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高原疾患,團隊突破傳統治療技術,先后開展超聲引導下選擇性頸神經松解術、超聲引導下廣泛腰背筋膜松解術、超聲引導下困難椎管內麻醉技術等麻醉新技術6項,疼痛診療新技術多達18項。
在手把手地傳幫帶下,九龍縣人民醫院和煙袋鎮衛生院的年輕醫師如今已能熟練掌握并獨立開展15項技術,填補了當地醫院在麻醉和疼痛診療領域的技術空白。
如今,九龍縣人民醫院疼痛治療團隊的“MDT疼痛治療”項目還入選“四川省‘組團式’幫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人民醫院百個典型案例”,這是九龍縣衛生健康系統唯一獲此殊榮的項目。
援川任務雖已結束,但徐英俊與這片土地之間的情感卻愈發緊密。“回到杭州以后,時常想起高原百姓質樸真摯的面龐,想起當地醫生不斷提升醫術、為百姓健康謀福祉的努力身影。”徐英俊說。
如今,當地人民醫院和鎮衛生院的疼痛科日門診量時常迎來新高,東部的醫療理念和技術真正留了下來,惠及一方。這顆從千里之外種下的種子,正在那片廣袤的土地上緩緩抽出枝丫,開花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