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出現3類表現,可能是血管變硬了
走急了胸口疼,扭頭的時候頭暈,突然幾分鐘意識不清楚,腿腳涼、麻、痛,這些都可能和動脈粥樣硬化有關。
動脈硬化很常見,隨年齡遞增。動脈硬化發展到一定程度,逐漸增大的粥樣硬化斑塊會造成血管越來越狹窄,使血流通過困難,導致供血部位的缺血,從而產生疼痛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走急了胸口疼
最常聽說的冠心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就是典型的動脈硬化造成的問題。冠狀動脈是給心臟(心肌)供血的血管。冠狀動脈狹窄后,血流通過出現困難,心肌就會出現供血不足,患者會感到胸部疼痛。尤其在運動或情緒激動等情況下,也就是心臟加大工作量時,更容易出現癥狀,即前面說的胸口疼,專業名稱叫心絞痛。
如果冠狀動脈發生嚴重狹窄或急性閉塞,可能引發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威脅生命。
扭頭的時候頭暈
頸動脈狹窄到一定程度,給大腦供血受阻,可能出現頭暈等表現,扭頭的時候可能加重,甚至暈厥。
腦血管本身出現狹窄,也會發生腦供血不足,輕者可能出現一過性的癥狀(短暫性腦缺血),而嚴重狹窄閉塞導致的急性供血不足可能造成腦梗塞等嚴重情況。
腿腳涼、麻、痛
老年人如果發現走路時小腿肌肉疼痛,停下來歇會兒疼痛又緩解了,或是經常覺得腿腳發涼,尤其是冬春季節或夜里比較嚴重,也千萬別以為這是衰老的正常表現,這種情況也往往和動脈硬化造成的血管狹窄或閉塞有關。
下肢動脈出現粥樣硬化、狹窄,造成下肢缺血,患者會感到疼痛,尤其在運動時可加重,需要停下來休息,稱為間歇性跛行。
如果動脈粥樣硬化繼續發展導致下肢血管出現嚴重狹窄和閉塞,甚至可造成下肢壞死、截肢等后果。有研究提示,出現間歇性跛行患者發生心肌梗死風險增加4倍。
注意:經常腿抽筋要小心。并不是所有腿抽筋都是缺鈣導致,還有很多原因。夜間腿抽筋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當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或存在血栓時,可導致小腿肌肉麻木、疼痛甚至痙攣。
改善動脈硬化要學會吃
2021年7月,歐洲心臟病學會旗下雜志《Cardiovascular Research(心血管研究雜志)》發表文章,回顧了各種食物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證據。文章指出,對于健康成年人來說,為降低動脈粥樣硬化風險,要限鹽,少吃動物來源的食物。
另一方面,可多吃植物性食物,包括全谷物、蔬菜、水果、豆類、堅果,用橄欖油和其他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來替代黃油和動物脂肪。
1. 肉類:紅肉和加工肉類顯著增加心血管風險
2. 雞蛋:建議每天吃1個雞蛋
3. 奶制品:適量喝奶并不會增加心血管風險
4. 魚:適量吃魚,還可防動脈粥樣硬化
5. 堅果:每天吃一把堅果(大約30g)
6. 蔬菜和水果:每天至少果蔬各吃400克
7. 全谷物:低升糖指數谷物降低心血管風險
8. 油脂:植物油每天25g~30g
9. 鹽:建議平均每天吃5g以下
10. 飲料:會顯著增加心血管風險
每天爬5層樓梯心血管疾病風險直降20%
2023年北京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輕松、省時、有效的運動方式——超45萬人數據顯示,每天爬超過5層樓(約50級臺階),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降低20%及以上。這項研究發表在《動脈粥樣硬化》上。
可見,善用碎片化時間將運動融入生活,平時回家或上班途中不乘電梯,改成爬樓梯,僅這個小小的舉動就能改善心血管健康。
具體來看,每天爬的樓層數每增加5層,患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總風險將隨之降低2%;而如果你每天能爬11-20層樓梯時,患病風險降至最低水平,風險約降低22-23%左右;但爬樓梯的總量超過20層后,其益處逐漸減弱。(來源:人民日報、CCTV生活圈、健康時報等)
聚焦 超100項醫療檢查檢驗結果可在24個省份互認
11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實現不同醫療機構間的檢查結果互認,有利于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目前,全國有24個省份互認的項目超過100項,其中,北京、江蘇、浙江分別達到了481項、478項和443項。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姬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