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很瘦還要減肥,他們為啥不愛吃飯?
如果不是女兒低血糖暈倒在衛生間被送往醫院,張玲(化名)很難想象原來那個活潑陽光的女兒,會成為神經性厭食癥患者。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心身醫學科副主任劉振花介紹,神經性厭食癥是一種嚴重的進食障礙。
進食障礙
有哪些表現
進食障礙的典型特征是患者對體重增加具有強烈的恐懼心理,對體重和體型的變化極度關注,為了維持一個自認為理想的體重狀態,會采取一系列極端的減重行為,如嚴格限制進食的種類和總量,甚至長時間不吃不喝。這些行為不僅導致患者的體重明顯低于同齡人的正常水平,還會對自身健康造成嚴重損害。
“有人會將神經性厭食癥與普通的減肥行為混為一談,認為都是通過控制飲食達到減肥的效果。”劉振花解釋說,“神經性厭食癥患者的減重行為,遠遠超出了正常減肥的范疇,厭食癥患者對自己的體型有著極其歪曲的認識。有些孩子已經瘦得皮包骨頭,但他們仍認為自己很胖,需要繼續減重。”這種心理狀態,使得厭食癥患者不惜一切代價去追求一個虛幻的“完美”體型。
神經性厭食癥
與多種因素有關
那么,神經性厭食癥究竟因何而生呢?劉振花介紹,目前該病發病機制和原因尚不完全明確,但證實與多種因素有關。首先是生物學因素,如果一級親屬中有進食障礙患者,那么子女出現進食問題的風險會大大增加。其次是社會因素。“入鏡以瘦為美的審美觀念深入人心。各種影視作品也讓瘦成為一種社會潮流。”劉振花說,在這種背景下,部分青少年盲目跟隨所謂“潮流”,追求骨感美,不惜采取極端手段減肥。
除了生物學和社會因素外,家庭因素也在神經性厭食癥的發生中起著重要作用。劉振花表示,過度保護和控制的家庭環境,會讓孩子缺乏自主掌控感。這類家庭的孩子,很可能通過進食來尋求改變控制關系,找回自己的控制感。“在他們的觀念中,什么事都不能自己做主,但吃飯總可以自己掌控,那就通過極端控制飲食的方法,尋找自己對事物的控制感。”劉振花說。
有進食障礙的孩子通常具有共同的心理特征——低自尊、自卑、自我認同感低、對外貌過度敏感等。這些特征使他們更容易陷入神經性厭食癥的泥潭無法自拔。
如何發現孩子
患有厭食癥
劉振花表示,神經性厭食癥雖然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但并非無法察覺。“家長可以通過觀察孩子的行為變化來發現端倪。比如孩子突然開始回避與家人同桌共餐,或者體重在短時間內明顯下降。”劉振花說,“厭食的孩子大多還伴有一些心理和社會因素的變化,如情緒低落、焦慮不安、睡眠質量下降等。這些都是神經性厭食癥的早期信號,家長如果發現,宜盡早帶孩子就醫。”
神經性厭食癥的治療過程相對漫長且復雜,比一般的焦慮和抑郁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恢復。因此,劉振花建議家長耐心陪伴孩子度過這個艱難的時期。(劉通 通訊員 趙珊珊 李加鶴)
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