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醫療專家千里赴草原,為數十萬民眾建心梗急救網絡
中新網興安盟12月8日電 題:北京醫療專家千里赴草原,為數十萬民眾建心梗急救網絡
作者 奧藍 張林虎
冬日的內蒙古烏蘭毛都草原寒風凜冽,北京來的醫療專家耿學峰如往常一樣忙碌。手術之余他不是在病房查房,就是在處理行政工作。
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前旗人民醫院,耿學峰是一塊“金字招牌”。2023年8月,他以北京市海淀醫院心內科副主任、胸痛專家的身份隨中央“組團式”幫扶醫療團來到科右前旗,掛職科右前旗人民醫院常務副院長兼心內科業務主任。
上任1年多來,在他的努力下,當地建立起全域覆蓋、全民參與、全程管理的高效現代區域心血管疾病醫療救治網絡,打造了內蒙古首家獲得“標準版胸痛中心”認證的二級醫院,生活在這里的數十萬百姓因此獲益。
“科右前旗地區心腦血管疾病高發,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尤為突出。”從海淀區來到科右前旗掛職的旗委常委、政府副旗長李耀杰介紹說,耿學峰來之前,胸痛中心建設是科右前旗醫療系統亟須解決的問題,也是民生關切。
科右前旗人民醫院胸痛中心于2019年成立,目的是更好、更快地救治心梗患者。然而,作為一家基層診療機構,這里距離國家胸痛中心認證標準還有一定差距。
耿學峰自然而然挑起了胸痛中心建設總負責人的擔子。他的方法是:借鑒北京市海淀醫院的經驗做法,引入先進管理模式,結合科右前旗實地情況加以應用。
來到科右前旗后,耿學峰經考察和走訪,提出了“全旗模式”區域協同救治體系的設想。簡單地說,就是在科右前旗人民醫院建立胸痛中心,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胸痛救治單元,在邊遠牧區設立急救分中心,聯動救人。
在他的建議下,胸痛中心啟動急性心肌梗死綠色救治通道,主治醫師提前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實現了患者繞行急診科、CCU病房直接送到導管室手術。
2023年8月至今,在耿學峰帶領下,科右前旗人民醫院完成冠心病介入診治手術患者500余例;心肌梗死平均救治時間由130分鐘縮短到約50分鐘,最短病例達13分鐘。
“1分鐘就可決定1名患者的生死。”這是耿學峰常對醫護人員說的話。為爭分奪秒搶救患者,耿學峰提出了“先診療,后付費模式”,2024年,該醫院128例心梗患者的搶救成功率高達99%,且無患者拖欠醫療費用。
科右前旗面積1.7萬平方公里,轄14個蘇木鄉鎮228個嘎查村31個社區,總人口33.2萬人,最近的牧區距離旗里的醫院也有100多公里。
為讓急診患者獲得最快救治,在耿學峰的提議下,興安盟首家在邊遠牧區設立的急救分中心——科右前旗烏蘭毛都急救分中心正式成立。該急救中心輻射烏蘭毛都蘇木、滿族屯鄉等地,受益農牧民數萬人。據統計,分中心自2023年12月成立以來,已挽救心梗等重癥患者93人,急診出車60余次,被牧民親切地稱為“牧區生命線”。
為增強偏遠地區的急診急救能力,科右前旗于2024年9月啟動緊密型醫共體胸痛救治單元建設,將急性胸痛的規范救治流程延伸到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基層醫療機構,加快實現急危重癥患者救治的網絡化建設。
同時,科右前旗人民醫院還創建3個約500人規模的胸痛中心微信群,“旗、鄉、村”參與急診急救工作醫務人員入群。基層醫務人員發現急性胸痛患者、完善心電圖后,將心電圖上傳至微信群,人民醫院胸痛中心值班醫生24小時在線,隨時給出診斷指導治療,確診心梗后快速轉診,實現“患者未到、信息先到”。
在耿學峰帶領下,胸痛中心團隊還對科右前旗區域內23家衛生院、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胸痛救治培訓50余次,累計培訓人員800人次,提高了旗域內醫務人員對胸痛患者的早期識別能力。
“耿學峰的到來讓全院各方面都有了極大的變化,各科室醫療學習氛圍也顯著提升。”科右前旗人民醫院院長田艷輝對耿學峰的貢獻感激又贊嘆。
據了解,今年掛職期滿后,耿學峰又主動申請延期了1年。
“進一下完善胸痛單元建設,幫扶鄉鎮衛生院實現心梗急診溶栓救治能力,提高科右前旗整體心肌梗死救治水平,進一步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談及未來的規劃,耿雪峰躊躇滿志。“第2年的幫扶工作更具有針對性。我也更有激情,更有干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