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挽救更多先天畸形患兒?專家:端口前移 推廣宮內兒科學
中新網杭州8月1日電(張煜歡)隨著時代的發展,醫療技術的不斷提升,新生兒死亡率已大大降低。但當前仍有部分孕婦在懷孕期間因胎兒面臨的生長發育問題(如先天畸形等)而選擇終止妊娠。這一現象也給兒科醫生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思考:是否真的存在如此多的不治之癥,以至于讓孕婦做出如此痛苦的無奈選擇?
“作為兒科醫生,不能等孩子出生后才開始考慮疾病的處理方案,更要關注孩子在母親肚子里可能發生的疾病及其動態變化,做出較為準確的評估并控制風險。”近日,杭州市兒童醫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小兒普外科主任王俊在接受中新網專訪時表示,為助推防治端口前移,宮內兒科學的推廣非常有必要,“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一位孕婦都能在面對選擇時充滿信心與希望。”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指出,“提高基本生育和兒童醫療公共服務水平”。通過先進醫療技術的保駕護航,讓每一個孩子健健康康成長,對于激發“生”的意愿具有重要作用。
“從我們所掌握的數據來看,90%以上的先天性結構畸形都是可以通過治療得到改善的。因此,我們必須為孕婦提供準確的評估,讓她們在充分了解情況的基礎上做出決定。”王俊坦言,在過去,由于學科間的融合不夠緊密,產科醫生與產前診斷醫生對于某些疾病的治療和預后了解不足,導致了一些不必要的終止妊娠。
王俊說,作為兒科醫生,其有責任將工作前移至產前階段,通過精準的診斷、評估與治療來保障母嬰健康,這也是推動宮內兒科學發展的初衷與目標。
“自2004年起,我便不斷與產科醫生、產前診斷醫生進行交流與合作,普及小兒外科知識,并展示我們長年來對于各種先天性畸形的救治效果和長期隨訪的良好結果,提高他們對疾病預后的認識。面對孕婦的種種疑慮——比如胎兒的問題何在?能否繼續妊娠?風險多大?出生后能否治療?治療效果如何?能否像正常人一樣生活?我們深知孕婦對于保留孩子的渴望與期待,因此始終秉持著嚴謹的態度,通過多年來對各種畸形救治的數據積累、分析治療過程以及評估預后效果,來為她們提供最扎實、客觀、可靠的建議和指導。”王俊說。
專家介紹,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如今宮內手術已經逐漸實現微創化。醫生可以在超聲波的引導下定位胎兒的位置并進行手術操作。手術完成后,醫生會進行縫合并恢復羊水量和懷孕的狀態。這種手術方式不僅減少了手術創傷和并發癥的風險,也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對于外科醫生而言,數據的客觀性和全流程的掌握也至關重要,全流程則包括產前、產時、產后圍術期以及手術后的長期和遠期隨訪。王俊表示,遠期隨訪主要關注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
“我們非常重視術后的康復、長期的隨訪以及生活質量的提升。我們希望每一個經過治療的孩子,都能擁有完全正常的生活。”王俊舉例,比如先天性肛門直腸畸形的治療過程中,醫生會向家屬詳細介紹后續的治療和隨訪計劃。“考慮到實際情況,我至少要求醫生對患兒進行10年的隨訪。在患兒2歲時,我會建議他們進行一些特定的訓練,為入學做準備。因為很多生活習慣需要慢慢培養和積累,不能期望在短時間內就形成好的習慣。”
此外,孕前期的準備工作也是宮內兒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醫生會建議孕婦在備孕期間進行風險評估和指導,以減少胎兒出生缺陷和遺傳性疾病的風險。這些措施有助于從源頭上提高兒童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王俊稱,孩子是每一個家庭的希望。兒科醫生也因此肩負著重大的責任,任務艱巨而漫長。“我們有時也會感到忙碌和疲憊,但當一個小寶寶朝你微笑,那種純真的笑容總能瞬間治愈我們。我特別喜歡摸摸小朋友的小手和小腳,那種肉嘟嘟的感覺真是太可愛了,讓人倍感溫馨和滿足。”
專家表示,宮內兒科是一個涵蓋全方位的學科領域,學科發展也將進一步推動新技術的迭代發展。王俊期待,未來能通過全方位的學科衍生與輻射,努力將杭州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的兒科醫療中心,為更多兒童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