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彰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偉大奮斗積累的寶貴歷史經驗,為我們奮進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了寶貴精神財富。一百年來,我們黨始終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堅持人民至上,為全體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努力奮斗。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就是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向著共同富裕目標不斷邁進的歷史。
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目標
共同富裕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價值追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莊嚴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和社會財富的不斷增長,未來社會“足以保證每個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滿足”。共同富裕是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未來社會的重要特征,共產主義社會將徹底消除階級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對立和差別,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實現社會共享、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到那時,人類才能實現對公平正義的向往與追求,實現“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列寧強調,只有社會主義能夠“使所有勞動者過最美好的、最幸福的生活”。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政黨,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一概括完整地闡釋了社會主義本質的內涵,明確逐步達到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發展的根本目標。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這些重要論斷深刻揭示了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和追求。
共同富裕是中國人民的質樸理想
縱觀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史,共同富裕始終是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訴求。從管子“以天下之財利天下之人”、老子“損有余而補不足”到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再到《禮記•禮運》描繪的“小康”和“大同”社會的狀態,共同富裕思想不斷發展,不同時期雖有著不同表述方式,但都反映出中國人民對幸福生活、共同富裕的期盼和向往。
中國人民對共同富裕的追求貫通古今。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為擺脫貧困接續奮斗,致力于探索通向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通觀歷代農民戰爭,從起義者們提出的“等貴賤、均貧富”“茍富貴,無相忘”“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的斗爭口號和綱領,到“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理想社會的設想,再到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把“平均地權”“節制資本”作為經濟領域的行動方針,都致力于掃除橫亙在實現共同富裕路上的各種障礙,但由于受到生產力水平的限制和階級矛盾的制約,共同富裕一直停留在空洞想象或政治綱領階段,直至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再到全面建成惠及十四億人口的小康社會的歷史性跨越,開辟出新時代共同富裕的光明大道。
共同富裕是人民至上的集中體現
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中,實現共同富裕始終是黨的初心使命的題中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改革發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終的判斷標準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發展成果。”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牢記初心使命,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領導人民逐步走上了實現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土地革命、實行“耕者有其田”,通過“打土豪分田地”“減租減息”“沒收地主土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幫助窮苦百姓翻身得解放,為實現民族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一窮二白、百業凋敝的困難局面,毛澤東同志指出,“現在我們實行這么一種制度,這么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初步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初步解決了幾億人的吃飯穿衣問題,創造了世界公認的奇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作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的重要論斷,通過逐步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通過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激活發展潛力、釋放社會活力,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1979年至201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8%,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年均2.8%的增速,國家綜合實力不斷增強,2011年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推動共同富裕邁出堅實的一大步。特別是經過持續奮斗,到2020年底歷史性地完成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意味著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國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這不僅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也是人類減貧史乃至人類發展史上的大事件,為全球減貧事業發展和人類發展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
黨的百年奮斗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特征。
共同富裕是“全民富裕”,不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的富裕。必須堅持共享發展理念,解決好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分配差距,防止兩極分化,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不是單一的物質富裕。在富裕的內涵及其發展中,特別要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恩格斯曾談到,“人人也都將同等地、愈益豐富地得到生活資料、享受資料、發展和表現一切體力和智力所需的資料”,在總體上呈現了“美好生活”的全面性。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共同富裕的題中應有之義。共同富裕是“共建共富”,要靠共同奮斗。“幸福生活都是奮斗出來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勞智慧來創造。”共同富裕沒有捷徑,要堅持共建共享,形成人人參與、人人享有的發展環境,激勵引導人民群眾通過誠實勞動和創新創業富裕起來。共同富裕是“逐步富裕”,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共同富裕既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經歷若干階段性過程。促進共同富裕是一個長遠的奮斗目標,對其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要有充分認識。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不斷夯實黨長期執政基礎。”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是新發展階段的內在要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首次提出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遠景目標,對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作出了重大戰略部署,開啟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歷程。在新發展階段,必須全面貫徹共享發展理念,堅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通過切實舉措,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更有效、更直接地回應人民群眾關切、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推動共同富裕,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過程就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一主要矛盾的過程。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實施鄉村振興,持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通過高質量發展把“蛋糕”做大做優,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雄厚的物質基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保障人民在參與發展中機會公平、規則公平、權利公平,共同創造社會財富,共同分享發展成果。
推動共同富裕,需要構建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并提高精準性,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要在做大蛋糕的基礎上分好蛋糕,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目標扎實邁進。
(作者:萬遠英,系西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四川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成員;張瀟雙,系西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2020級研究生)
理論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17日 15:36:46
- 2024年12月16日 16:36:01
- 2024年12月14日 10: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