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五日電題:“穩定壓倒一切”牛文元委員呼吁中國加速研制運行社會穩定預警系統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中國正處于‘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在社會發展序列譜上恰好對應著‘非穩定狀態’的頻發階段。”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首席科學家牛文元教授稱,“穩定壓倒一切”對中國、尤其是今后二十年而言,具有特殊的意義。
正在此間參加“兩會”的這位知名學者接受本社記者專訪時呼吁,中國應加速研制和運行一項國家指揮支持工程――社會穩定預警系統,以“在關鍵時期發揮關鍵作用”。
牛文元指出,中國在推進現代化的整個歷史時期,在改革力度不斷加大的過程中,已經、正在或將要暴露出各類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構成可能危害社會穩定的直接或潛在因素。當這些因素的“效應累積”總量等于或大于國家有序組織可能承受的臨界值時,在某個或某幾個“導引”條件激活下,即會對國家或區域穩定造成巨大危害。
“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社會穩定是前提和保證。”中國研制、運行社會穩定預警系統,就是要科學、定量、實時地診斷與監測社會穩定的總體態勢,預測社會穩定的動態演化趨勢、預警社會穩定的臨界突破、提供社會危機應急對策。
牛文元說,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建立類似系統,監測全球或區域的穩定狀況和動亂熱點,分別為其戰略決策、安全體系、外交政策、經濟發展、政策后效評估、危機綜合對策等提供全方位服務。“作為一個世界大國,中國社會穩定預警系統的研制和運行在當前不僅十分必要,也完全可行。”
他指出,社會穩定預警系統與中國現行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有側重:前者偏重宏觀識別、戰略判斷、前期預防;后者偏重具體操作、戰役實效、實時控制。二者標本互濟,相輔相成。
同時,中國社會穩定預警系統還需分別建立或聯結相關預警專項,包括金融風險預警、經濟態勢預警、國防能力預警、自然資源預警、戰略物資儲備預警、生態環境預警、災害預警等,以形成完整的國家預警體系。“作為第一步,應首先在兩至三年內完成最基本的母體――中國社會穩定預警系統”。
“中國社會穩定預警系統的建立和應用,將從根本上提高中國對國家穩定狀況的總體識別、定量診斷和綜合對策能力。”牛文元建議組織有關科研院所的智力資源,爭取幾年內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這一國家指揮支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