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五月一日電題:兩岸四地同舟共濟
中新社記者 耿軍
突如其來的疫情災害降臨祖國大陸與香港、臺灣地區,澳門亦進入高度戒備。
兩岸四地親緣、地緣關系密切,經貿依存度極高,民眾往來頻繁,面對非典型肺炎疫情的侵害,需要鑄造一條由政治環節、科研環節、保障環節和心理環節構成的抗疫鏈。
在政治環節,中央政府十分關心港澳同胞和臺灣同胞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與香港、澳門特區建了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聯系機制;暫緩審批近期赴臺團組,積極同臺灣地區開展多種形式的疫病防治合作與交流。
在科研環節,相繼在北京和香港召開“海峽兩岸預防控制非典型肺炎學術研討會”和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香港大學建立合作平臺;澳門特區多次派出高級官員和醫學專家與內地和香港加強治療與信息交流。
在保障環節,內地研制的紅外線體溫檢測儀分別安裝于香港、澳門口岸;中央政府已組織為香港生產防護用品;一旦澳門出現疫情,中央將立即提供人力、物力援助;臺灣同胞如有需要,祖國大陸將不遺余力。
每逢災難降臨,人們對愛心亦最為敏感。每逢災難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都是一次愛心的普及。心理環節十分重要。
香港中華總商會向內地的一百萬港幣的捐贈,宣示了人與人的關愛,價值豈是金錢所衡量。愛心在災難降臨之際常常成為人們言行的規范。當前的兩岸四地,需要政治家的愛、科學家的愛、醫務人員的愛、大眾之間的愛,合作抗疫是愛,推動合作也是愛,任何游離于救人和關愛之外的言行將顯得無趣和蒼白。
地球都稱之為“村”了,兩岸四地是一家人,相互交流與相助比之外人便捷得多,理應同舟共濟,共抗災難。
這場災難對兩岸四地是挑戰,是學習,是洗禮。它帶來我們對執政方式的思考,對現代社會管理規則的了解,對現代文明的學習。
災難總會過去。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時將會發現:求實受稱贊,奉獻受尊敬,關愛得人心,合作能共贏。
兩岸四地的同胞,讓我們同舟共濟,攜手同行,共受洗禮,共迎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