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3日電 衡量國內主要城市理財景氣程度的“《理財周刊》中國主要城市理財綜合指數”,日前發布了今年一季度的理財綜合指數。雖然宏觀經濟形勢仍較為理想,但京滬穗渝一季度的綜合理財指數為59.7,與2002年上半年61.6相比,下降2個百分點。
據中國民航報消息,京滬穗渝四城市總體綜合理財指數回落,主要受廣州綜合理財指數大幅下跌的影響,廣州綜合理財指數56.6,同比下跌10點;另外,上海首季綜合理財指數也從65.4下降至62.4,下降3點;北京、重慶比較平穩,仍分別為60.2和60點的大致水平。理財指數下降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居民的理財信心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反應有一定的滯后性,其次也是由于出現了一些國際和國內發生的特殊事件,影響了人們的理財熱情和信心。
本期理財指數對樣本進行了微調,以汽車替代了收藏拍賣。與首期理財信心指數相比,在所涉及的6個行業中,除汽車不具有可比性外,其余5個行業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商業保險、銀行信貸儲蓄和股票理財信心指數分別下降了15至20個百分點,這是本季度總體綜合理財指數下滑的根本原因。專家和居民都認為應該減少房產和銀行儲蓄信貸的投入,而應加大教育投資理財,教育首次成為居民最重要、最合理、信心最足的理財選擇。
與去年下半年相比,京滬渝三地的房產指數都呈現回落趨勢;在北京和上海,取而代之的是教育的大幅增長,分別增長了50%和90%。同樣是房產縮水,重慶人則趁著機會,在股市和保險市場上一搏;廣州是較早遭遇非典襲擊的城市,教育投資被人們稍稍放下,而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商業保險,與2002年年底相比,保險指數由10點上升到17點,儲蓄信貸方面也大幅下降,下降幅度超過50%。
本次調查還對小康進行了專題訪問,居民將住房視為小康生活的首要標準;家庭轎車是小康的第二重要標準;個人收入第三。總體而言,有28%的人認為自己達到了小康生活水平,其中近四成的北京人認為自己達標,為四市之首。
2002年下半年指數調查對居民理財屬性進行了分析,本次調查進行了一些調整,按財富屬性將居民劃分為5大類,即財富淡漠型15%、普通理財型36%、謹慎理財型24%、財富追逐型18%和功成守財型7%,總體而言,普通理財型人群是主流。地區分布也有不同,北京和上海財富追逐型的比例(23%左右)比廣州和重慶的比例要高(14%左右);北京謹慎理財型的比例(14%)比其他3城市(24%左右)要低10個百分點;而財富淡漠型的比例(22%)比其他城市(15%左右)高7個百分點;廣州功成守財型的比例(11%)明顯高于其他城市(7%左右);重慶普通理財型比例最高(41%),比其他城市(33%左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