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4日電 據市場報報道,規模達5000億元左右的北京奧運建筑,雖然已成為世界建筑領域炙手可熱的市場,成為全球建筑業的“兵家”必爭之地。北京市的有關建筑專家預測,北京建筑企業有望拿到以奧林匹克公園和場館為標志的60%左右的北京奧運會工程項目。
雖然肆虐的非典給我們的很多工作帶來了諸多的不便,但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場館相關建設項目卻沒有因為非典而停止腳步。北京的城市建設已經進入投資高峰期,世界上的知名建筑大師都要到北京來,展現自己的建筑作品;全球的建筑企業也要到北京來,尋求瓜分北京奧運建筑市場的機會。
市場挑戰還很大
近日,北京奧運會國家體育館及奧運村項目法人第二階段招標工作已經啟動。進入第二階段招標工作的投標申請人,主要來自中國大陸、中國香港、澳大利亞、美國、日本、荷蘭及中國臺灣省。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學者趙亮說,“包括庫哈斯、赫爾佐格、德梅隆、福斯特這些獲得過普利茨克獎的建筑大師都要到中國、到北京來,并期待在這里留下自己的作品。許多外國建筑大師都感到,現在要搞建筑不來中國不行了!
而北京正以籌備和舉辦2008年奧運會為契機,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基礎上,加快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積極探索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奧運項目建設和運營運作模式。北京市從7月1日起推行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這種“無底價”競標的建設工程的新計價方式,將首先從國有投資項目和奧運項目開始。這一舉措將為奧運工程透明、公開,避免暗箱操作、滋生腐敗現象提供依據。
據有關負責人介紹,傳統的以標底為中心的計價模式和招標方式,最大的弊端是嚴重遏制了競爭的全面性,投標競爭往往蛻變為預算人員水平的較量,而由于傳統造價管理模式下的定額項目和水平總是與市場相脫節,遠遠不能真實地反映出建筑產品的市場價和企業真正的競爭水平,還容易誘導投標單位采取不正當手段去探聽標底,不但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還嚴重阻礙了招投標市場的規范化運作。
業內人士認為,規范的市場對國內外企業是平等的,北京建筑企業面臨的挑戰是巨大的。
北京優勢依然在
目前,北京的城市建設已經進入投資高峰期。奧運場館和配套設施的直接建設投資為290.1億元。如果延伸至2008年,與奧運直接相關的城市基礎設施總投資約為2400億元,同時,北京房地產開發乃至房屋租賃業將“升溫”,到2005年,房地產開發累計投資額約為2800億元,總市場規模在5000億元左右,如此巨大而開放的市場,自然成為“兵家”的必爭之地。
早在2002年,北京住總集團董事長連廉就開始反復強調,住總的目標很明確:要在這5000億元的“奧運羹”中搶占盡可能多的份額。
據了解,為了搶得奧運建筑蛋糕,北京各大建筑集團也紛紛行動起:北京住總集團和瑞典金門斯堪雅公司在京宣布聯合,雙方共同組建地鐵盾構施工公司。北京住總集團在重組“瓊民源”基礎上,發起成立了北京中關村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并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住總集團由此涉足資本運營而進入資本市場;2002年,住總集團六公司在“層層改制,相互參股”的基礎上,孵化出“職工全資,民有民營”的北京住六混凝土有限公司;住總集團一公司實行談判工資制,“想掙多少錢,雙方來談判”,實現了勞動力價格與市場接軌。
“作為國有大型施工企業,雖然產值很可觀,但其運行質量卻并不理想;因此,企業改制主要是以產權結構多元化和以制度創新為重點。”住總集團總經理郝有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雖然每一步走起來步履維艱,但國有企業的生機和優勢正在漸漸顯現出來。
企業聯合造“航母”
針對奧運工程來說,提倡幾個大企業或企業集團在工程項目上聯合,以項目法人或聯營體的形式投標,共同承包一個大型、特大型工程項目,形成北京市建筑企業間的戰略聯盟關系。
不久前,住總又組建成立了鋼結構有限責任公司。目前,住總已經由單一的建安施工企業發展成為以住宅小區和各類公共建筑為主產品,科研設計、房地產開發、建安施工、市政施工、物資經營、建筑裝飾、小區綠化、物業管理、餐飲旅游于一體,生產經營與資本運營相結合,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國經營的大型企業集團。作為集團公司,住總率先全面通過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三大管理體系國際國內雙重認證,拿到了進入海外市場參與國際競爭的“通行證”;作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住總集團擁有凈資產19.1億元,年施工能力800多萬平方米,年開發規模200萬平方米,年綜合營業額100多億元。
“但是,和國外同類的跨國企業相比,我們的實力仍然有限,”住總集團總經理郝有詩表示,“尤其是在資本運作上,北京建筑業還必須盡快打造出自己的‘建筑航母’,通過資產重組,促進企業間的聯合,組建實力更強的經濟實體,把企業‘做大’、‘做強’,特別是在資本經營能力、人才實力和開拓創新能力等方面,充分發揮國有大企業的龍頭作用。”
專家說,這些措施為北京建筑企業盡可能多地拿到奧運工程項目將是有積極意義的。(陳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