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4日電 上半年影響中國經濟的不利因素除了非典之外,還有伊拉克戰爭。官方《人民日報》今天載文援引全國人大財經委經濟室披露說,伊拉克戰爭對中國經濟的短期影響是局部的,主要是對石油價格、進出口貿易、旅游、勞務輸出和中國對伊債權的影響。
文章指出,從石油進口和價格看,這場戰爭對中國的短期影響還是很明顯的。一是由于油價上升和進口增多,進口用匯增加。1—3月份原油和成品油進口分別為2222萬噸和595萬噸,增長52.4%和76.7%。與此同時,石油價格大幅度上漲,原油價格上漲56.3%,成品油價格上漲40.4%,導致原油和成品油進口額分別增長1.38倍和1.48倍,多支付22.1億美元。二是油價上漲引起國內以石油和石化產品為原材料的產業和企業的成本上升。一季度我國原材料、燃料和動力購進價格上漲4.6%,工業出廠價格上漲3.6%。油價上升造成的成本上升轉移到下游產業和消費者身上。
從短期看,油價上漲也有積極的一面,主要是石油等行業新增利潤較多,占整個工業新增利潤近1/3,這是一季度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利潤增長兩倍的重要原因。另外,石油及相關產品進口額的增長還帶來進口環節稅收的增加,一季度海關代征的進口稅增長70.2%。
從對外貿易看,由于與伊拉克的雙邊貿易在中國外貿中所占比重并不大,所以戰爭的影響并不顯著。但是,伊拉克戰爭對中國東南沿海的輕工產品向中東地區出口的影響十分明顯。比如2月份,福建省對中東的出口下降了3.6%。今年1至2月,上海市對伊拉克的出口額由去年同期的208萬美元下降到零。戰爭還對歐洲和北非的運輸、保險費用上升,部分企業反映歐洲和地中海航線的運費每標箱上調了150—330美元。
戰爭對中國的旅游、航運和勞務輸出有一定影響。戰爭期間,我國通向海灣國家的航線被迫停飛,前往中東和阿拉伯地區的旅游團基本中止。中東和海灣地區一直是我國重要的勞務輸出地。受戰爭影響,一些勞務人員離開回國。隨著戰爭結束和局勢逐漸穩定,這方面的影響會很快減弱。
戰爭還可能影響中國在伊拉克的利益。一是在聯合國“石油換食品計劃”中,中國一些已獲批準的合同因戰爭無法執行,戰后這些合同是否繼續有效還不清楚。二是伊拉克欠中國的債務,包括工程和勞務欠款、油氣開發和石油換食品項下的供貨欠款。如何維護中國對伊債權將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文章指出,總而言之,伊拉克戰爭對中國經濟的短期影響是局部的,但戰爭可能會對世界經濟走向產生某些重要影響,進而影響到中國經濟發展和國家經濟安全,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