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20日電 今年,全國19個省市拉閘限電,僅有西北、東北、山東電網的電力供應略有盈余。分析全國大規模電荒成因,除了持續高溫、決策失誤、電力設備不足、煤電價格之爭等諸多因素外,中國青年報報道稱,更大的爭論集中在——“今年電荒的罪魁禍首是不是壟斷”。
報道將關于這個話題的主要觀點分成兩派:一派稱,缺電罪魁禍首不是壟斷;另一派則認為,電荒癥結就在壟斷。前者以電力背景的圈內人居多,后者以媒體、學者、老百姓等電力圈外的人居多。身份幾乎成了他們的分水嶺。
電力是不是自然壟斷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永干說,電力是可以造成商品短缺的壟斷行業,關系國計民生,電網具有自然壟斷性,這一點世界公認。
經濟學家張曙光表示,不能籠統地說電力是不是壟斷。就像鐵軌、橋梁一樣,電網不可能在同一個地方鋪兩條。那么,惟一性的電網就是壟斷的。但這個網上的服務不是壟斷的,它可以放到市場上完全競爭。就像德國,電力交易所跟股票交易市場一樣,電也像股票一樣在其中買賣。半個小時前的電、5分鐘前的電都不同價格交易,大發電商與大用戶坐在交易所大包房討價還價。
電力改革專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劉紀鵬教授稱,除了“發輸配售”的輸電具有天然壟斷性,其余三環節都不具有自然壟斷性。不可否認,國家正在打破電力壟斷,但要分幾步:
第一,廠網分離,放開發電;第二,待時機成熟時,把輸電和配電分開,放開配電,只留下輸電網由國家電網公司實行自然壟斷經營。
他認為,國家電力公司是一個構造實現公平競爭的市場平臺,電網就好比一條高速公路,各運輸公司通過這條路來運送旅客和貨物,并支付一定的道路使用費。而當前的問題是,國家電力公司有自己的自留地,在高速公路上,自己的車不交費,堵塞時,自己的車優先通過。這樣,競爭就不公平了。
電荒與壟斷有沒有邏輯關系
有一種聲音說,電荒跟壟斷有沒有必然的邏輯關系。試想,1998年廠網尚未分離,國家電力尚且過剩,直至政府鼓勵大家用電。現在,打破壟斷,電反而不夠用了。可見,說今年電荒是壟斷鬧的人,都是外行。
張曙光對此論調反駁說,1998年,國家經濟正處于低潮,而現在是經濟擴張時期,兩者的用電量不能相比。不同的經濟周期,就該有不同的電力發展。
還有一種說法是,壟斷是可以操縱價格的。這些年,水價調過一輪又一輪,最近北京有線電視費也上漲了50%,可電價何時漲過?相反,中國城市用電的價格,在世界上也是低的。1985年以前,實行“以電定產”,用電需要多層行政審批,落下了“電老虎”的稱號。可現在,電力同行間都稱自己是“電老鼠”。
對此,張曙光認為,拿價格低說電網公司不是壟斷的說法站不住腳。現在,下網電價由電網公司壟斷著,既然它壟斷,就有漲價獲利的欲望和可能,只不過因為出于國計民生的考慮,國家一直守著這個底線。
怎樣打破壟斷
“我們說電力是壟斷行業,并不意味著我們不走向市場、不打破壟斷。”王永干進一步解釋,要破除的壟斷,在分離“發輸配售”環節———把兩端剝離出來,而不是打破中間輸配的壟斷。幾天前美國大停電事故印證,電網要全國一盤棋,總體規劃。電力改革,就是要讓能分離出來的分離出來,能甩向市場的甩出去,壟斷的部分加強監管。
王永干認為,現在已經基本完成了廠網分離。但目前沒有《電力法》,市場規則、監管、信用及行業自律等都不完善,改革處于起步階段。脫胎于同一母體的電廠、電網另立門戶后需要一定的磨合期。所以,售電這一大塊放不開,北京人還不能用河南的電,老百姓不能貨比三家挑著買電。
王永干還表示,電力是不可儲存的一次性產品,“發輸配售”四環節,要環環相扣,否則就會造成資源浪費。
他說,電力需要市場,但市場也不是萬能的。比如,前幾年美國加州大停電事件就折射出市場失控的隱患———因為水利發電不足,造成美國很多發電廠哄抬電價,而州政府定價遠遠低于發電廠的上網電價,不僅誤導了老百姓大量用電,也使電力負荷超過了供電能力,造成當地兩家最大供電公司年百億美元的虧損。結果,市場失控,大面積停電。
王永干說,在國外有很多種電力模式,有的發達國家廠網不分開,發電售電是一家,交易中心放開,競價上網;也有的廠網分開,交易中心不放開。但總體上說,四環節都分開,是目前全球電力改革的發展趨勢。我國有自己的國情———人口多,人均電力資源在世界排名中靠后,電力資源安全問題值得關注。所以,不能照搬國外的電力模式。
劉紀鵬說,我們要反壟斷,但不能簡單化,人為地制造一些競爭主體。今年的電荒告訴我們,這幾年,我們太強調電力改革,而忽視了發展。
張曙光認為,現在的問題在于上網競價。幾年前,四川投資近280億元的二灘水電站所發的電,被四川省拒絕上網,從而造成的損失高達幾十億元。廠網分離后,這樣的悲劇不會有了。可電上網了就賣得出去嗎?價低就好賣、就公平嗎?
他稱,電力價格體現在兩端:上網價和下網價,現在廠網剛分離,關系還沒理順,上網競價還不能很好地解決,全國電網還沒連通,平臺沒搭好,下網價(售電價)的放開就更無從談起。“電網公司是政府還是企業?要我說,從人事、管理、經營模式看,它是個“四不像。”張曙光說。
產業政策乃電荒另一殺手?
國電動力經濟研究中心工程師周海洋提到,今年電荒的原因,還有產業政策、產業結構的不合理。
他解釋,去年統計顯示,在用電需求中,居民用電、社會用電加上農業三產等用電,占30%,而工業用電占70%。工業用電中,制造業占大多數,需求增長了12%,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等行業用電需求增長超過20%,化工、建材等成了耗電大戶。
他說,這兩年,高耗能的金屬業在我國西部發展迅猛,尤其是內蒙古、寧夏、山西等,其中不乏低端產品,如電解鋁。但由于一些西部地區招商引資心切,這些高耗能產業在西部有盲目發展、重復建設的趨勢。我國電價較低,無形中,這些大量出口的高耗能產品就把減少成本的壓力轉嫁給了電力部門。長遠來看,這些用電需求中,很多屬于低效、無效需求。
張曙光贊同上述見解,認為電解鋁等低端產品在中國的大量生產,的確跟當地的盲目上項目有關,產業政策不合理確實虛漲了電力需求,具有短期性。
新一輪電力投資熱潮
因為今年電荒,電力開發商機凸顯。國家批準的13個電站,總投資約512億元。此外,很多民營企業也紛紛看好電力市場,國內正在掀起新一輪電力投資熱潮。“熱潮過后是低潮,尤其是電站,不能盲目建設。”周海洋稱,建一千瓦的發電站需要4000萬元,建20萬瓦的發電站需要8億元,去年用電增長速度11.6%,今年上半年是15.8%,以后還會增長。但增長多少?該有多少發電站匹配?這需要宏觀預測,不能一哄而上,造成資源浪費。
對此,張曙光則認為,“如果不是政府行為,就不要講重復建設。民間行為自會對市場大浪淘沙,民間資金會根據市場起伏進退,政府不為就是有為。”
電力改革的世界性難題
最近,在陜西省電力部門的網上討論中,很多人表示,從俄羅斯看到了中國電力改革的影子:
俄羅斯電力行業實行國家壟斷,大部分的發電廠和輸電網絡都掌握在國有電力公司手中。由于國家對電力行業實行價格控制,電價一直較低,這使得電力公司的經營陷入困境。加上俄羅斯電力工業設備嚴重老化,到2004年,70%的現有設備都無法使用,國家將出現供電危機。
但改革是艱難的。一種聲音主張,國家電力公司應放棄壟斷地位,將其下屬發電站改造后出售;開放電力市場,吸引國內外私人投資;國家停止干預電價,只保留對電網和調度站的控制。
但反對派認為,重組電力公司、打破壟斷會嚴重損害國家利益,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是新一輪國有資產大甩賣;將電站賣給外國人將使國家電力安全受到威脅;放開電價會造成通貨膨脹,致使工廠被迫停產,整個經濟將有癱瘓的危險。“電力改革是世界性難題,連發達的美國都不能幸免,我們不能照搬國外的電力模式,要走自己的路。”王永干說。(從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