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5日電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余永定近日介紹說,中國從未宣布過自己已轉而實行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
余永定博士說,中國在1994年就已實行了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中國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收窄人民幣對美元的波動幅度實屬迫不得已。
在中國金融時報今日刊登的財經熱點對話中,余永定博士稱,人民幣保持基本穩定,并不意味著人民幣匯率不變。如果人民幣升值1%、2%甚至3%,或貶值同樣的幅度,是否就意味著人民幣沒有保持基本穩定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更何況中國所實行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下,圍繞中心匯率在一個給定區間內匯率是可以有一定波動的。中心匯率也可以根據一定規則進行設定和調整。但長期以來,國內外一些媒體錯誤地認為中國的匯率制度是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1美元兌換8.27元人民幣)。
此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魏加寧博士還介紹了人民幣升值之爭的由來。魏加寧說,國外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言論,較早是由日本某經濟團體的一位理事于2001年提出的。隨后,一些日本官員便時常在不同場合發表這方面的言論。后來,有些東南亞國家的媒體也一度加入到這一行列當中。但引人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正值中國政府換屆以及舉國上下都在全力以赴奮戰非典之時,先是日本的財務大臣在七國集團會議上試圖發動其他發達國家一起要求中國政府實行人民幣升值。這一舉動雖然未能成功,但卻開始引起了各方關注。此后,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一直保持低調的美國財長于6月16日發表談話,稱中國如有意賦予人民幣更大的彈性,美國將表示支持。此言一出,即刻引起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廣泛猜測。于是,包括歐洲國家在內的一些國際媒體開始廣泛報道這一話題,國內媒體也開始高度重視這一話題。人民幣匯率問題從民間上升到官方,從經濟走向政治,從學術之爭變為利益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