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6日電 從8月18日開始,俄羅斯太平洋艦隊以確保俄國家安全、保護國家經濟利益和打擊遠東地區的恐怖行動為由,在遠東地區舉行為期10天的戰略海軍演習,將俄近期舉行的一系列演習推向高潮。這次大規模軍演分3個階段在白令海、鄂霍茨克海和日本海進行,參加人數多達7萬人,在俄海軍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本周的《瞭望》周刊指出,俄羅斯高密度、大規模的軍演表明,在“9·11”后,特別是伊拉克戰爭后,為應對國際局勢的不斷變化,繼續保持自己的優勢地位,俄加快了對軍事戰略的調整步伐,軍事改革的力度逐漸擴大。
新世紀的軍事安全戰略
俄總統普京認為,政治因素對戰爭性質具有決定性作用,而影響未來戰爭性質的最重要的政治因素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對世界其他國家內部和國家間各種民族、宗教及直接經濟利益矛盾的干預,即所謂的新干涉主義。鑒于此,俄認為當前最嚴重、最直接的外部威脅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試圖進一步擠壓俄戰略空間,阻撓俄成為多極世界中一個有影響力的中心。同時,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及其所進行的恐怖活動,特別是近年來車臣非法武裝的分裂活動更是從內部直接威脅著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普京說,“恐怖主義不僅對個別國家構成了威脅,而且也對整個戰略穩定體系構成了威脅”。
基于以上判斷,普京今年5月發表國情咨文時,首次提出了到2010年實現武裝力量現代化的中期發展戰略。俄提出軍事安全戰略的目標是:憑借自己的強大軍事實力,在第一時間內發現威脅,鞏固傳統勢力范圍,維護國家安全與穩定,確保經濟不受影響。
--遏制北約東擴是長期戰略目標。俄認為,盡管俄美關系在不斷改善,但美國仍是俄的主要對手,以美為首的北約對俄構成主要軍事威脅。美國借反恐確立了在中亞的軍事存在,同時通過北約第二輪東擴,成功地將歐洲防務的重心和前線前移,逐漸形成對俄的合圍態勢,俄地緣戰略空間嚴重受壓。
--打擊三股勢力是國內安全政策的主要目標。為加強打擊力度,俄將原由內務部所屬部隊單獨承擔的維法、護法,打擊極端組織、有組織犯罪及恐怖主義非法活動的職能,同時賦予了俄武裝力量。普京甚至將2002年俄軍的首要任務確定為打擊恐怖主義。特別是莫斯科人質危機事件后,普京進一步擴大了軍隊的對內職能,加大對車臣非法武裝的打擊力度。
--確保邊界不受侵犯是俄軍最重要的任務和基本職責。主要是進一步增強和保持俄的軍事潛力,建立足夠的裝備以應付21世紀可能出現的任何威脅。普京還特別指出俄軍應保障邊界成為國際犯罪分子不可逾越的障礙。
質量建軍原則
美國領導的反恐戰既讓俄看到了自己同美在軍事實力上的差距,也使俄意識到,只有擁有強大的軍隊,才能有效維護國家的安全。在這種背景下,普京提出了較為務實的軍事改革思想。其目標是“建立一支密集型、紀律嚴明、高度職業化、機動快速靈活、善于完成國防任務并能制止任何武裝沖突的與國家經濟實力相適應的武裝力量”。
“9·11”事件后,普京強調,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軍隊建設的重中之重是提高應付地區性武裝沖突和局部戰爭的“專業技能強、訓練有素”的常規作戰能力,側重準備打贏一場高強度局部戰爭。在平時要保證武裝力量的戰斗編制具備四種能力:能對國家進行可靠防護,使其免遭敵空中--太空襲擊;能在局部戰爭中完成擊退侵略的任務;能保障執行任務的軍隊集團實施戰略展開,完成地區戰爭任務;能保障俄聯邦單獨或在國際組織內執行維和行動。基于上述原則,俄啟動了新一輪軍事改革。
--繼續裁軍,減員消腫。2001年初,普京批準了《俄聯邦武裝力量2001~2005年建設與發展計劃》,其中規定,2005年前,俄武裝力量和其他強力部門將裁減60萬人,其中武裝力量將裁軍36.5萬人,屆時俄武裝力量將減至85萬人,逐步實現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的轉變。
--調整軍種結構,優化指揮體制。伊戰經驗表明,運用高精度武器的多兵種合成作戰已是大勢所趨。而俄軍隊在這方面嚴重落后,沒有聯合司令部,致使其混合武裝力量的戰斗潛力很難發揮出來。普京強調“為從實質上提高軍隊的戰斗和行動準備,必須優化武裝力量結構,完善管理體系”。2001年6月,俄將原戰略火箭軍的軍事航天部隊和導彈太空防御部隊組建成新的兵種--航天兵,同時將戰略火箭軍降格為兵種,這樣俄軍提前完成了結構調整,由4大軍種過渡到陸軍、海軍、空軍3大軍種以及戰略火箭兵、空降兵和航天兵3個獨立兵種。同年9月,烏拉爾軍區與伏爾加河沿岸軍區合并,使軍區數減少到6個,并賦予軍區戰役--戰略司令部職能,對轄區內所有軍事力量實施作戰指揮。同時,還恢復了陸軍總司令部的建制,以加強對陸軍的管理和指揮。
--以海軍為突破口,重振軍事大國雄風。俄國防部長謝爾蓋·伊萬諾夫指出,“俄羅斯過去、現在和將來永遠都是海軍大國。俄羅斯海軍軍旗將一如既往地飄揚在世界海洋上。”為此,俄羅斯近年來制定了“2010年前俄海軍政策要點”和“2020年前俄海洋理念”,為俄羅斯海軍中長期發展奠定了宏偉藍圖。其中著重強調水面艦隊要重返世界海洋,以恢復俄海軍大國地位。據此,今年以來,俄海軍4大艦隊--波羅的海、黑海、北方和太平洋艦隊舉行了10多年來最為頻繁的軍事演習。
--積極推行軍隊的職業化改革,以合同兵役制取代現行的義務兵役制,這是俄軍事改革的一項戰略性舉措。今年年中,俄國防部長伊萬諾夫向政府提交了分兩個階段加快軍隊職業化改革方案:2003~2007年為第一階段,俄所有快速反應部隊轉服合同兵役制;2008年開始第二階段,逐步向完全職業化軍隊轉變。
--加強常備部隊建設。俄將按地區原則在軍區編制內組建機動力量,并為其配備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使之能夠獨立行動,在最短時間內控制和消除來自任何方向的威脅。普京已宣布,將于2006年前在俄西南部及中亞兩個戰略方向建立和部署約5萬人的常備部隊集群。
“現實遏制”的核戰略
21世紀初俄仍奉行“現實遏制”軍事戰略,其實質就是“核遏制”戰略或“加強核遏制”戰略。
為進一步明確戰略核力量在維護21世紀國家安全中的突出地位,普京首次將“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權利”作為條文頒布,正式提出了“核遏制”戰略。它強調俄奉行核威懾政策,實施“先發制人”的核打擊原則,以“核還擊--迎擊”為主要作戰樣式,以提高戰略的主動性和適應范圍。在俄及其盟國遭到常規武器進攻時,俄也有權首先使用核武器實施打擊。
俄認為,面對美國積極謀求發展國家導彈防御系統的威脅,突出戰略核打擊能力在保障俄國家利益方面更具重要意義。普京表示,核武器過去是、現在和將來依然是保證俄安全的基礎。
--提高戰略核力量的威懾和打擊能力。首先,強化陸基戰略核力量。主要是加快生產和部署有很強突防和摧毀能力的“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預計到2010年其裝備總數將超過100枚,可基本實現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的換裝。這樣的裝備就可保障俄對美仍有足夠的核威懾能力。其二,增強海基核力量的比重。目前已開始建造新一代戰略導彈潛艇,預計到2010年,俄可能擁有約12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包括D-4級潛艇和新的“北風”級潛艇。其三,提升空基打擊能力。當前正投入巨資對原有的圖-95、圖-160戰略轟炸機進行改進,并開始重新生產和裝備軍隊。俄還正在研制具有洲際作戰能力、攻擊性能更強的圖-202新型隱身戰略轟炸機。此外,根據俄安全會議制定的2010年前航天發展規劃,將對新組建的航天兵給予資金和技術傾斜,以保持太空優勢,使俄軍在未來高科技戰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增強戰略核力量的快速反應能力。2001年,俄戰略火箭兵新組建了一支1.3萬人的值班部隊,可通過40余條通信線路對所屬部隊實施24小時的監控,大大提高了現役戰略導彈的安全性和戰備程度。部隊將全面裝備新型計算機,屆時其作戰指揮系統的效率可提高20%。此外,還加緊改進現有導彈的飛行控制和瞄準系統,更新C3I控制管理系統,以提高戰備程度,縮短瞄準時間。
--促美共同削減戰略核力量。俄憑目前的經濟條件根本無力維持數量龐大的核武庫,按照“質量”和“合理足夠”的核武發展原則,進一步核裁軍勢在必行。但俄又不愿就此失去核大國的地位,為在一定程度上與美保持核均勢,普京一直積極促美共同核裁軍。(李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