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30日電 對于島內政壇近來的一些“臺獨”動作,美國的《世界日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臺獨”其終極目標實為漸進式達成臺灣“獨立建國”。
文章指出,“臺獨”運動正面臨“開花而難結果”的瓶頸。最近,隱藏在民進黨政府要津的一些“臺獨”分子,繼“兩國論”、“一邊一國”、“公投”和“正名”等大動作后,開始改變策略,轉而利用“本土化”和“愛臺灣”等嘩眾取寵的響亮口號,在臺灣社會到處煽風點火,企圖從教育文化等領域,向下一代灌輸“去中國化”的觀念,其終極目標當然是漸進式達成臺灣“獨立建國”。
在過去10天,臺灣相繼發生許多不尋常的事件,骨子里完全未脫“臺獨”意識作祟的因素:
第一,修訂的“高中歷史課程綱要”,竟然把清史和民國史改列入世界史。其目的顯然想一刀斬斷臺灣和中國的宗祖關系,凸顯臺灣是“獨立”于中國之外的另一個“主權國家”。
文章指出,島內教育主管部門這種恣意篡改史實的做法,一看就知道是在迎合“兩國論”和“一邊一國”的李登輝陳水扁主張,標明要“去中華民國”和“去中國化”的“臺獨”圖謀。所以,消息一經傳出,立刻引起學者、專家的撻伐。
第二,今年3月,臺“行政院”將教育主管部門草擬所謂“語言平等法”的工作,轉交“文建會”負責。而民進黨立這個“法”的主旨,是要取消行之有年的“獨尊國語”政策。換言之,將來臺灣沒有所謂“國語”,“國語”變成了歷史名詞。
第三,“考試院”主辦的“外交”特考“近代史”考題中,出現要考生說明“日本統治臺灣政績”的題目。同時,國際法考題有:“某個無主地(暗指臺灣),一國占領后(指中華民國),另一國(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宣稱維護領土完整,出兵攻打強占這塊領土的國際法合理性。”
分析指出,姑不論題目出得其爛無比,只看內容遣詞用字,就嗅到出題人濃厚的“臺獨”味道。他把日本殖民強占臺灣形容是“統治”,還有意夸贊對臺灣同胞荼毒為“政績”。而且又比喻臺灣是“無主地”,這樣好歹不分、認賊作父的行徑,簡直活像是李登輝在出題。
第四,交通事業港務人員升資考試的語文論文考題是“析論護照加注臺灣的利弊得失”,也引發考生們的抱怨。政治學教授胡佛、呂亞力等不約而同抨擊這樣的考題,太泛政治化了;不是真想測驗考生的語文程度,而是考驗他們政治認知是否正確,是否夠“獨”。
第五,地方基層四級特考臺灣史地科考題,臺灣的史地部分占了96.25%。在全部80題當中的歷史部分,臺灣歷史占了37題,另外40題地理部分,全考臺灣地理。
第六,港務人員升資考試中,專以閩南語命題,引起同為臺灣人的客家和原住民族裔極度不滿。由于這件事鬧大了,使得爭取客家選票不遺余力的陳水扁,特于上周致電姚嘉文,要他設法補救。“考試院“隨即迅速開會決定,以閩南語發音的考題不予記分。
第七,“中研院”研究員吳乃德,不久前發表“回憶蔣經國,懷念蔣經國”專文,指蔣經國實是個“冷酷無情的獨裁者”。
第八,有位名叫沉建德的學者,25日在“臺聯黨”舉辦的公聽會上直指《開羅宣言》只是新聞公報,并無效力。但是,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當天就嚴辭加以駁斥,并引述該館存有的開羅宣言英文版,指出臺灣地位沒有“未定”問題。
文章指出,仔細觀察以上8項看似獨立偶發事件的背后,不難發現它們異中求同的原始動力,完全一樣。那就是利用教育、考試、學術研究等手段,為臺灣青年“洗腦”,以便鼓吹“一邊一國”、“去中國化”,加速建立所謂“臺灣共和國”的目的。
只不過,令人感到吊詭的是:目前尚難確定,這些突然從四方八面冒出來的“臺獨”火苗,究竟是陳水扁的連任謀略,抑或是“臺獨”嘍啰們揣摩上意,伺機而動,卻又沖過了頭的結果。還有一說是,民進黨人眼看連續執政無望,特把握剩下來的半年時間,多少完成一些“臺獨”的主張。
分析指出,這八項“臺獨”小動作,基本上與陳水扁所思所想,完全吻合,但卻未必有利他的選情。根據最新三項媒體和兩大政黨公布的民調,連宋配都以5到10個百分點領先。連民進黨自己的民調,陳與連宋也有約5個百分點的差距。而且5項民調都發現,中間選民的比例,正在微幅增加。像前述“臺獨”的8項小動作,只會把中間選民趕跑,很難騙到他們的選票。
文章指出,今年9月是臺灣政壇和社會特別動蕩不安的一個月。前天好幾千教師走上臺北街頭,表達對陳水扁“教改”的不滿。粗略估計,像這樣的示威游行,從月初起全島已經舉行約10次。再加上臺灣失業率高過5%,亂倫兇殺等案件層出不窮,而執政黨不但束手無策,反而在教育、考試和學術等施政范圍內“有計劃”的興風作浪,挑起“統獨”爭議,制造族群對立。無形中對明年“大選”,又一次提供了一個“政黨必須再次輪替”的絕佳理由。
文章在最后指出,執政黨胡作非為所造成的社會動亂、民不聊生,有臺商對此言論已入木三分地道出了臺灣今天的問題癥結就在“爛”與“亂”兩個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