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國新一輪宏觀調控的措施,在水泥和電解鋁行業率先展開。
昨天,國家發改委表示將推出系列舉措,加快水泥和鋁工業結構調整步伐,保證二者健康發展。
部分行業的過剩壓力
此前一天,發改委曾發布一季度經濟運行報告認為,當前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壓力繼續加大,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已出臺了煤炭、水泥、鋁、鐵合金、焦炭等行業加快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將陸續出臺其他有關行業加快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
“盲目投資和產能過剩涉及地方政府的面子工程或政績工程,同時牽扯到現在還沒理順的資源價格體系。”國家信息中心發展研究部戰略規劃處處長高輝清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要解決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嚴重問題,有關能源的法律法規特別是能源價格的配套立法必須跟上。
前能源部政策法規司司長朱成章則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中國處在重化工發展階段,有色金屬、水泥等高耗能行業仍需發展,不能一味打壓,但在企業的技術革新上,國家應給予相關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十一五”淘汰水泥產能2.5億噸
昨天,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認為,當前水泥工業由于落后產能退出緩慢,面對新型干法水泥快速發展勢頭,產能存在潛在過剩跡象。
據介紹,2005年,國內水泥市場需求不到10.5億噸,而水泥生產能力已達13億噸,其中60%左右為立窯等落后產能。
近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建設部等八部委聯合下發《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要求加快水泥行業結構調整。
發改委設定了對水泥行業的調整目標:2010年水泥預期產量12.5億噸,累計淘汰落后生產能力2.5億噸;把水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戶數從5100多家減少到3500家左右;水泥產量前10位企業的生產集中度從15%提高到30%;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從40%左右提高到70%。
海螺集團副總經理郭景彬昨天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調整水泥行業結構,應采取政府引導和市場調節相結合的手段,以市場調節為主;在淘汰落后產能時應把握“度”的問題,過慢和過快都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
海螺集團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水泥企業。郭景彬說:“大力發展新型干法生產線,淘汰落后的水泥生產工藝如立窯,必定會減少水泥企業的數量,提高行業的集中度。因此水泥企業從5100多家減少到3500家完全有可能。”
我國水泥行業的集中度較低,前10家企業的生產總能力僅相當于世界最大的水泥企業法國拉法基集團一家的產能。廣東一家中型水泥企業老總徐先生介紹,廣東有大小水泥生產企業約4000家,至少1200家虧損,虧損面達30%;隨著煤、電、運緊張,而水泥售價持續下滑,1/3的企業面臨淘汰還是一個保守的估計。
因此,發改委強調,要加強總量控制,有保有壓、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嚴格市場準入,把環保新標準納入水泥生產許可證發放的審核條件,適當修訂水泥標準,提高水泥標號;建立落后產能退出機制,采取上大關小、補貼及贖買等多種方式,淘汰一批落后生產能力;鼓勵水泥企業兼并、重組、聯合,提高生產集中度;加大對水泥工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支持,完善現行資源綜合利用政策中有關水泥利廢稅收優惠規定。
7項措施剎車電解鋁投資
自2004年上半年以來,國家就開始加大對電解鋁等行業調控的力度。然而,自2005年11月份以來,伴隨著電力供應緊張程度逐步緩解及價格進一步上漲,電解鋁行業再現擴張勢頭。
據介紹,目前在建電解鋁項目11個,建設總能力112萬噸。此外,目前我國還有10個擬建電解鋁項目,總能力140萬噸。發改委預計說,如果這些項目建成投產,預計“十一五”末總能力1300萬噸左右,電解鋁供過于求的局面將日趨嚴重。
為了加強對電解鋁行業的宏觀調控,發改委推出的系列舉措包括:加強產業政策和行業規劃布局指導,嚴格控制總量的擴張,加強技術改造,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業集中度,鼓勵綜合利用和節約資源,支持氧化鋁、電解鋁、鋁加工企業聯合重組;按照電壓等級、負荷率等用電特性制定電價政策,支持骨干電解鋁企業申請電力直購試點,或參股電廠,實現多種方式的鋁電聯營;對電解鋁行業建立政策支持下的退出機制,且嚴格執行電解鋁建設項目35%及以上資本金比例的規定。
另外,嚴格的環保標準也將是淘汰落后電解鋁生產能力的一大絕招。今后,將由國家環保總局定期公布環保不達標電解鋁企業名單,限期進行治理。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作者:侯利紅、黃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