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持續升溫 全國政協常委呼吁推動“車電分離”模式
(兩會人物)新能源汽車持續升溫 全國政協常委呼吁推動“車電分離”模式
中新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 趙曄嬌)“關鍵技術短板弱項依然存在,產業鏈風險不容忽視;老牌外資車企加速轉型,國產車競爭力面臨挑戰;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快速提升,城市治理壓力增大。”全國政協常委、臺盟浙江省委會主委張澤熙日前在談到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面臨的挑戰時如是說。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呈現高速增長狀態,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工信部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完成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
“新能源汽車產業大概率將迎來一個較長周期的快速增長,但是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優勢地位并不穩固,當前的先發優勢、規模優勢和產業配套優勢亟需有效轉化為內生性戰略競爭優勢。”張澤熙建議,要以技術路線規劃為總牽引,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與“強鏈”布局,與“雙碳”背景下的能源體系優化,與數字化改革背景下的社會治理提級換擋等問題統籌推進。
張澤熙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呈現三個特征:市場規模優勢地位還將繼續延續;以純電為主導的市場結構特征明顯;國產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力持續提升。
在談到市場規模時,他以數字為證:2021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銷量全球占比達53%,“未來一段時期中國市場領跑全球的總體格局不會發生變化。”
在市場結構方面,張澤熙認為,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以純電模式占主導,從當前各大車企和各國政府的主推技術路線看,純電和插混已經占據優勢地位,動力電池的重要性不斷凸顯。
根據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1月,新能源汽車國內零售滲透率達16.6%,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為31.4%。“國產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力持續提升。”張澤熙表示。
機遇與風險總是并存,這句話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同樣適用。
“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在由政策引導驅動轉為市場內需驅動的趨勢性變革中,企業與企業之間,國家與國家之前的競爭將日趨激烈,不確定因素很多:關鍵技術短板弱項依然存在,產業鏈風險不容忽視;老牌外資車企加速轉型,國產車競爭力面臨挑戰;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快速提升,城市治理壓力增大。”張澤熙認為。
基于以上情況,張澤熙認為,撬動關鍵支點,主動規劃“賽道”;激活產業鏈條,優化能源體系;統籌多維布局,放大治理效能是破局之道。
新能源汽車的“賽道”如何越來越寬?
張澤熙建議,以“車電分離”技術模式鞏固放大中國市場規模優勢,爭取引領通用“電池包”標準體系,優化提升國際市場分工優勢。充分利用中國政府職能部門與汽車產業市場主體之間的獨特指導互動體制,有效引導資本聚集和技術聚焦,集中優勢在換電模式上取得代差性領先。盡快評估啟動高層級車電分離標準制定工作,面向國際重點企業開放參與路徑,邀請有關車企參與細分標準的研討,構筑以我為主、多方共贏的技術標準共同體。
“車電分離模式在中國具有天然的市場產業優勢和社會生態基礎,可以成為激活產業鏈條,優化能源體系的渠道之一”。張澤熙認為,車電分離后,一方面可以迅速大幅降低首次購車成本,提升動力電池循環利用效率,優化細分技術領域的研發生態;另一方面也為跨越式推動儲能設施建設,構建動態循壞的儲能體系創設條件。要同步謀劃建設以動力電池為主要介質的能源存儲、調度和梯次利用體系,確保車用動力電池的設計標準與儲能設施的需求配套兼容,統一規劃生產、運營、維保、再利用等上下游產業布局。在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率,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的同時,盡快形成高效而富有競爭力的穩固內循環體系。
張澤熙還認為,車電分離模式,可以有效實現電池包的高頻次動態輪檢,及時剔除隱患,按時回收更新。對于保護生態環境和社會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可依托原有加油站、變電站改造升級為綜合能源補給站,即可有效化解當前充電樁缺口大,布局不合理,占地過多等問題,實現公共資源高效利用。
“要適時制定并公布乘用車新能源替代時間表,除軍警、救援等特殊領域外,應向公眾明確燃油車的生產、銷售及使用年限,引導產業有序平穩完成交替轉移,從而達到放大治理效能的目的”。張澤熙建議。(完)
- 專題:2022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