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平原新春農事忙 “智慧”引領產業革新
(新春見聞)洞庭平原新春農事忙 “智慧”引領產業革新
中新社益陽2月12日電 題:洞庭平原新春農事忙 “智慧”引領產業革新
作者 付敬懿 徐志雄
春節假期剛過,洞庭湖平原腹地的湖南大通湖生態投資有限公司水草繁育基地里,一個個精養魚塘內浸泡著十余萬斤苦草種子。副總經理史少文每天都與工作人員一道劃船查看,保證所有水草種子都進行了翻泡,不耽誤種植季節。
“沿岸魚塘都不養魚了,全部種上各種水草,開春以后是苦草播種的最佳時期。”史少文說,水草種植既是當地特產大閘蟹、青蝦等養殖不可或缺的環節,也能出售用于治理、調節和抑制湖泊富營養化,2021年公司3000畝水草利潤突破1000萬元(人民幣,下同)。
從治理洞庭湖水質“被迫”退養轉型種植水草,到興起“水草+大閘蟹”“水草+青蝦”等新生態養殖模式,這是大通湖農人長期探索形成的特色產業。而在洞庭湖平原,一代代農人依靠精耕細作的“智慧”,讓傳統農業走向產業革新。
“這些菜苔趕緊采摘完,要準備水稻的種植了。”洞庭湖腹地南縣武圣宮鎮,美儂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的村民們成群結隊地在田地里采摘、分揀、包裝新鮮蔬菜,裝車發往各大城市,而理事長任建國卻開始準備起春耕前期工作,以進行土地輪作。
南縣常年蔬菜種植品種以秋冬季菜苔為主,面積達30萬畝。南縣農業農村局推廣研究員童中全表示,從傳統的單一品種種植,南縣蔬菜正采取“稻菜”“稻菜菜”“稻稻菜”等輪作模式,減少冬閑田的同時又能優化土壤的營養成分。
稻在水中生、蝦在水中游,是南縣近年來農業發展的美景。隨著宵夜代表“小龍蝦”熱銷,南縣便開始“稻蝦生態種養”,當地農人與農業部門從“一季蝦一季稻”到“雙季稻一季蝦”摸索前行。如今推廣“稻蝦種養”60萬畝,每畝化肥減少百分之四五十,產值卻增加了四五倍,成就產值超百億元的特色新產業。
以科技延伸產業鏈,南縣把農產品的價值“吃干榨凈”。高質量的稻蝦米以糙米、胚芽米、速食米飯等全新方式展現在消費者面前,小龍蝦不僅是宵夜美食,蝦殼生產的蝦青素等被廣泛用于生物醫藥、美容等行業,稻蝦年綜合產值達140億元。
優勢特色形成全產業鏈、農產品加工業提質升級,環洞庭湖區實現農業產業化。眼下正值春耕備耕時節,運用傳感器和軟件通過移動平臺或者電腦平臺對農業生產進行控制的物聯網技術,使洞庭湖平原的傳統農業更具有“智慧”。
沅江市草尾鎮中聯重科沅江智慧農業示范基地,稻田里的傳感器、數據收發器將土壤中的水分、養分等數據傳送到后臺,實時全方位監控傳輸早稻的生長數據、監測病蟲測報等信息。通過算法分析、建立模型,還能實現智能決策、精準作業。
田園變成了云端上的數據,實現水稻種植數字化生產、可視化管理和智能化決策。去年,基地晚稻畝產干谷重量約540公斤,與周邊農戶田塊對比增產7%至11%,肥料用量減少13%。“90后”種糧大戶周波說,開著飛機打農藥,玩著手機管田間,這些都變成了現實。
作為中國現代農業示范區,洞庭平原淘汰了“牛耕田”,耕種收全部實現機械化,蝦蟹養殖基地、“稻菜輪作”基地、稻蝦套養基地先后涌現,引領農業產業高質高效發展,再現水清岸綠“魚米之鄉”。(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16:58:29
- 2024年12月22日 13:38:29
- 2024年12月22日 12:19:32
- 2024年12月22日 10:11:46
- 2024年12月22日 09:21:13
- 2024年12月22日 09:17:16
- 2024年12月22日 09:16:44
- 2024年12月22日 09:08:28
- 2024年12月21日 18:24:20
- 2024年12月21日 14: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