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發族就業”成熱潮 “90后”開始為退休父母找工作
“90后”開始為退休父母找工作
越來越多父母選擇退休再就業 幫子女分憂、發揮余熱、緩解焦慮
程依倫
前不久,本報“深銳周刊”刊登了文章《“90后”開始擔心父母變老》,引發了不少“80后”“90后”的共鳴。在這些年輕群體中,當同時面對子女教育和父母養老規劃時,他們該如何實現兩者間的“動態平衡”?
一位“90后”讀者將文章轉給了自己父親,以便于探討十年后的“養老課題”,然而今年剛滿50歲的父親卻告訴她自己早已預定好了方案:“退休再就業”。而在擁有8萬多名用戶的某關于獨生子女父母養老交流話題的豆瓣小組中,“退休再就業”也成為一個熱門主題詞,它與“帶娃”“入住養老院”等一同成了父母們尋找養老方案時的備選路徑。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程依倫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程依倫(除署名外)
“銀發族就業”成熱潮:年輕人紛紛關注父母再就業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6億人,占比18.7%;預計“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人。人口老齡化無疑將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諸多變化,也正因如此,從去年11月起,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中便明確,要鼓勵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探索適合老年人靈活就業的模式。
根據此前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老齡藍皮書: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8)》指出,全國有9000多萬的60歲以上老年在業人口;同時報告顯示,老年人力資源儲量正在逐年上升。
而在網絡上,關于“老年人退休再就業”的問題更是屢見不鮮——
“母親來我所在城市才兩個月,今天自己去打聽找工作了,大家有推薦適合中老年人的工作嗎?”
“爸媽馬上退休了,提出想要重新進入職場。他們再找工作會有多難?”
“對于老年人創業,大家有什么觀點和方向指引?”
“退休人員再就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
記者搜索時發現,提問的多為子女,他們之中約80%的父母有“退休再就業”的自主需求,有的父母是出于對自我價值的實現,有的父母則是將退休再就業視為一項社交活動;當然也不乏一些父母是通過退休再就業增加家庭收入,以緩解子女的經濟壓力,同時為自己的養老做準備;還有一部分則是為緩和父母退休后的焦慮情緒,子女主動建議父母重新走入職場。
如此旺盛的“銀發族就業”潮背后透露出怎樣的養老需求?作為子女,如何幫助父母規劃退休生活才更為合適?記者就此采訪了幾組家庭。
為子女分憂、實現自我價值 他們選擇重回職場
“母親退休后當起了保姆”
林先生的母親今年58歲,自前幾年從單位退休后,她便很快通過線下招聘的形式找到了一份在老家的家政工作,并持續干了三年。林媽媽屬于住家型保姆,一周中有至少五天在雇主家負責保潔、三餐以及接送孩子等事務,一個月的工資三四千元,再加上退休金,每個月共有五千元左右的收入。
林先生今年30歲未婚,在他看來,比起收入,他更在意母親在這份工作中所獲得的體驗:“母親喜歡小孩,然而我眼下還不能滿足她的心愿。給別人帶小孩,可以給她帶來一些陪伴。”
林先生也表示,相比精神需求,母親選擇再就業也有物質上的原因。今年年初,父母一起出首付為林先生在廣東貸款買了一套房子:“母親之所以去選擇做家政,一方面是因為太閑,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給我分擔經濟壓力。”
退休再就業,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否也是父母在幫子女減輕養老負擔?對于這個問題,不少來自三四線城市普通家庭的獨生子女都表示認可。
今年29歲的小宇剛離婚,帶著一個女兒,她告訴記者,自己父親原本最大的愛好是自駕游和攝影,在他退休之前,小宇特意送了父親一臺相機,然而沒想到,退休后父親僅僅出去玩了一趟就再也沒出行過,反而選擇了再就業,去一家養老機構當起專班司機,說“要繼續發光發熱”,每個月薪酬有5000元,只是偶爾需要值夜班。對此小宇有些不忍心,“我覺得有些愧疚,父親本該頤養天年,卻為了幫我分憂而再就業。”
記者在某主流招聘網站上看到,在招收退休老人的職位信息中,通常出現的都是服務業相關崗位,如企業或商場保潔人員、城市環衛工、養老護理員、社區護工、超市售貨員、保安人員、綠化管理員等,用人方往往會強調“年齡40~60歲之間”,同時更偏好本地戶籍或懂本地方言的退休老人。這些崗位對求職者的學歷要求普遍較低,薪酬則在2000元~5000元不等。
“事業型父母”望發揮余熱
也有部分原本擁有一定技能的“事業型父母”,他們退休再就業甚至如同迎來事業“第二春”。
網友梓恒就明顯感覺到,如今進入重新回歸教育行業的母親正變得越來越開朗和自信。梓恒的媽媽是一名有著30年教齡的初中語文老師,去年剛退休。“我媽媽當了很久的班主任,算是忙習慣了,所當她剛退休時我明顯感覺到她的焦慮。”恰好去年梓恒在家準備考研究生,每天她都要面對來自母親的碎碎念:“她會把我當成她的學生,要么批評我沒有時間概念,要么教訓我不夠刻苦努力。她還會表現得很情緒低落,覺得自己還有很多教學理念,但是已沒了用武之地。”
為了幫母親緩解焦慮,梓恒時不時鼓勵她走出去活動。今年春節之后,梓恒的媽媽嘗試去到家附近的一家輔導班應聘,沒想到竟然成功了,主要帶中考考生,“這極大地增加了她的自信心,一方面覺得自己還有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會有成就感。”
事實上,對于具有專業技能的退休老人來說,他們更容易重回職場,尤其是在教育、醫療、會計等行業中,這些“技術型老人”不僅能成功實現再就業,并且可以獲得相對體面的薪資待遇。
市民小楊的父親退休已經四年,他如今被返聘至某私立醫院擔任胸腔外科醫生,平時需要負責一些門診以及小手術,每個月工資也挺可觀,不過對于小楊父親來說,再就業并不是為了這份收入,“多救一人,多一份福報。”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老醫生,他認為自己如今還有很大的剩余價值,如何讓自身剩余價值發揮最大作用才是他所關心的。
小楊的母親同樣在醫療系統,明年即將退休的她在看到丈夫的退休安排后,也早早地為自己做了規劃,前年剛考取了高級藥師證。“明年的退休生活她已經計劃好了,要么持證去一些藥房上班,要么就返聘去一些醫院。”
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直播、游戲、短視頻等業態也開始出現部分老年人就業群體。“比如我年輕的時候就喜歡音樂,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我從事了一份計算機工作。”65歲的趙大叔告訴記者,退休以后子女為他報名了老年大學,讓他重新學習樂器,而他還利用自己的計算機技能拍攝制作一些演奏視頻,如今趙大叔偶爾會和其他同學一起接一些商業演出,雖然收入不高,但他自得其樂:“也算彌補了人生中的遺憾。”
子女與父母“共進退” 一起提前規劃退休生活
需調整心態,適應身份轉變
與此同時,對于部分父母來說,退休再就業也并非易事。
“我們父母這一輩大多都缺乏強烈的個人愛好和興趣。”網友貝拉說。貝拉的父母在21世紀初從體制內下崗,為了維持生計,夫妻倆共同開了一個實體服裝店;但隨著網購興起,夫妻倆便索性關了門店,擺起菜攤當起了個體戶。直到2018年,貝拉的母親身體抱恙,貝拉又終于大學畢業,貝拉的父親索性也退出了生意,50歲出頭便過上了養老生活。“雖然家里的經濟壓力不算太大,但當他們一同退休之后,家里的氣氛就變了。比如我爸就開始變得不敢消費,每天就把注意力放在了一些瑣事上。”為此,貝拉感到無所適從。“實話說,我挺希望他能夠重回職場,但是當我把這個想法說出來的時候,被其他家里人反對,認為是折騰老人家。”
與貝拉的情況類似,網友甜甜今年也碰到了父親“退休再就業”的難題。甜甜的父親今年50歲,作為一名知識分子,甜甜父親曾當過大學助教,隨后又離開高校獨自創業,并白手起家經營起了一家公司。近幾年受各方面因素影響,50歲的他便已經失業。“我們勸他先去嘗試做安保、物業之類的工作,等有了資金后再重新創業,但是他目前還沒有放下架子。”
由此可見,老年人想要實現退休再就業,還需要克服心理上的挑戰,接受自己身份的轉變,還需要突破一些觀念上的固有認知。
支持父母當群演、開玩具店
但不論是“退休再就業”還是“退休后頤養天年”,最為重要的便是子女與父母能形成一致的規劃。記者發現,在那些溝通良好的家庭關系中,在子女的影響之下,父母也更傾向于擁有更豐富興趣愛好以及更廣闊的就業思維,同時也更樂于嘗試新事物。對于一些懂得與父母提前溝通養老問題甚至就業問題的年輕人來說,父母的退休生活不僅不會成為他們的負擔,反而會成為一種動力。
市民小鄧的母親今年53歲,還有兩年她也即將從會計崗位上退休。早在50歲的那一年,鄧媽媽就開始為她的退休生活做準備——當一名群眾演員。
小鄧說,母親的人生上半場一直走的是一條相對“平穩”的路,然而在一次聊天中,她獲悉原來媽媽從小有一個演員夢,從那之后她便開始為實現媽媽的夢想而努力:考研時她選擇傳播專業、并通過接觸影視圈積累人脈;而鄧媽媽也同樣在暗暗努力,她在網絡上搜索群眾演員的招聘信息,并學穿搭、練習儀態和歌唱,這些成了鄧媽媽閑暇時的“夢想預備工作”。
“盡管我們都知道當群演會非常辛苦,但是我能夠想象,在媽媽為這一切作準備的時候,她是充實而快樂的。”小鄧說,她已經和媽媽針對兩年后的退休生活做出了一致的規劃:兩年后,小鄧研究生畢業,母親正式退休,兩人共聚廣州,在這里共同開啟人生新篇章。
同樣在為自己年輕時的夢想做準備的還有小雄的爸爸。今年50歲的他前半生做過許多不同類型的工作,但對于父親的退休生活,此前小雄從未深究過:“我一直以為很遙遠,直到有一次我帶爸爸去東山口的一家玩具古著店玩的時候,他才告訴我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在退休后開一家屬于自己的‘老年玩具店’。”
這一個想法瞬間激發了小雄的動力,他開始與父親構想店里的陳設:里面既包括適合老人的玩具,如預防老年癡呆的積木、象棋,鍛煉老年人手腳肢體的投壺等,也要包括屬于父親這一輩“70后”情懷的老玩具。
“但是現在開實體店必須線上和線下相結合。”雄爸說。為此,在工作之余,他不斷與時俱進地研究微信公眾號編輯、視頻剪輯、抖音拍攝等技術手段,雄爸說,五年之后可能這些技術手段還會發生變化,但是他保持自己對信息的敏感性,緊跟時代脈搏,就是為未來作準備。雄爸告訴記者,退休后再就業越早規劃越好:“年齡本來就不應該成為人生的限制。相反,當你經過了年輕時候的迷茫和遺憾之后,你年紀越大反而能活得越充實。人這一生,總有一個先后順序,對于未來的事不過分擔憂,也不打無準備的仗,抓住眼下就好。”
“至于我,現在最大的夢想就是賺夠給我爸開店的錢。”小雄笑稱,盡管以他目前的收入以及父親的養老金來看,這一切似乎還有點遠,但并不妨礙這個夢想帶給他們足夠的快樂和滿足。
社會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19:28:23
- 2024年12月22日 18:26:01
- 2024年12月22日 17:05:36
- 2024年12月22日 16:58:29
- 2024年12月22日 16:51:33
- 2024年12月22日 13:38:29
- 2024年12月22日 12:19:32
- 2024年12月22日 10:11:46
- 2024年12月22日 09:21:13
- 2024年12月22日 09: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