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刷屏,不張揚的生命也很有力量
■ 視點
這兩天,一部題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的短片引發了廣泛關注。這部短片中,創作者“衣戈猜想”用寥寥數語平淡地講述著“二舅的一生”,展示出了一個鮮活的、飽受挫折,卻又始終不屈的農民的一生。
短視頻中的二舅是村子里曾經的“天才少年”,但在一場“意外”之后,二舅成了殘疾人。自此之后,這個“天才少年”便再也沒去過學校。
在床上躺了兩年之后,二舅自學了木匠的手藝,這門手藝成了他今后謀生的手段。他去過北京給部隊大院的士兵做家具,也曾有過不被世俗所理解的感情生活,最終在生養他的小山村里,與老母親默默地度過了幾十年。
這部短片勾勒了一個農村殘疾人士的一生,盡管只是粗線條的,但還是打動了許多人。人們通過創作者平淡的講述,回望著二舅簡單而漫長的一生。有網友感慨說,“每個中國家庭都有這樣一個二舅”。是的,每個人都可以從他身上看到一些共同的特質,那是來自這片堅實土地所賦予的共同品格。
人們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或多或少有著相似的經歷,因此也就具備了某種“熟悉感”。這也是“二舅的人生”為何打動人的重要原因。人們從二舅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或者自己長輩曾經的點滴人生,盡管他們經歷著不同的悲歡,但與生活相處的過程同樣精彩。
那些看似粗糲、乏善可陳的細節,那些并不宏大的具體生活場景,展現出的是一種并不張揚的生命力。這種綿延的生命力,給予二舅以一種質樸的、卻又堅韌的力量,應對著來自生活的磨礪。
從某種意義上看,二舅的生命歷程,何嘗不是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呢?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常常會為生命的諸多節點賦予很多意義,在未經世事之前,這些意義看起來似乎是虛浮的、遠離現實的,但在經歷時間的洗滌之后,人們或許才能明白其中的要義。這也是“二舅的人生”之所以打動人的原因之一。
□新京報評論員 馬小龍
社會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19:28:23
- 2024年12月22日 18:26:01
- 2024年12月22日 17:05:36
- 2024年12月22日 16:58:29
- 2024年12月22日 16:51:33
- 2024年12月22日 13:38:29
- 2024年12月22日 12:19:32
- 2024年12月22日 10:11:46
- 2024年12月22日 09:21:13
- 2024年12月22日 09: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