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每一個奮斗的你】僑商耕耘“菊花世界” 數千萬支鮮花綻放共富路

中新網紹興11月13日電(記者 項菁)一片菊花海,千百戶家庭增收,每年數千萬支鮮花熱銷海內外……雖然菊花產業已如眼下的秋菊般大獲豐收,但視自己為“菊農”的僑商吳海峰仍“不滿足”。
吳海峰來自“僑鄉”浙江麗水山區,現為浙江海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與菊花“打交道”已有十余載。

從“單打獨斗”賣菊花到創建現代化菊花種植大棚,從聚焦中國國內殯葬服務業到打開日本等海外市場,再到布局中國電商市場,吳海峰不斷構筑“菊花世界”,靠著一朵朵菊花打通一、二、三產業鏈,鋪就了鮮花共富路。
開拓海內外菊花市場
走進“菊花世界”是偶然。十多年前,吳海峰看中了“綠色殯葬”新風,瞄準菊花這一小眾產品,開始自主創業。
“到紹興鄉村承包了300余畝基地,帶團隊一起種植傳統菊花,銷往殯葬服務市場。”吳海峰受訪時坦言,雖然市場單一且有些“難開口”,但以菊花為小切口,才發現了大市場。
“日本人偏愛菊花,年消費量超過20億支。”2013年,了解到日本對菊花的需求后,吳海峰將目光轉移到國際市場,同時將種植基地拓展至海南、云南、浙江磐安、浙江柯橋等地,依托各地不同氣候變化,實現鮮花全年供應。
據吳海峰介紹,如今,該公司以菊花為代表的鮮花遠銷日本、韓國、俄羅斯、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其也是中國國內菊花出口日本的最大供應商之一。

與農戶共興“菊花世界”
和吳海峰一起耕耘“菊花世界”、探索共富路的,還有數百名農戶。
多頭菊、花園菊、地被菊、非洲菊……眼下,位于紹興市柯橋區的海豐花卉千畝菊園內,五顏六色的菊花爭相綻放,清香四溢。數十名農戶在“花海”里搬運、加工、打包鮮花,為秋菊豐收忙碌。
這片繁忙的景象,得益于吳海峰和農戶一起探索的“統租+返包”生產模式。
6年前,吳海峰在柯橋區劍灶村建設1600余畝菊花種植基地,配套投入單體大棚、連棟大棚、玻璃溫室、一體化水肥灌溉系統等現代化農業設施,同時讓農戶以家庭為單位,將土地和農業設施承包給農戶。
“村里閑置勞動力可以在家門口靈活就業。”吳海峰介紹說,由1名技術員結對8至10名農戶,指導其種苗、澆水、施肥等全流程培育,最終根據種出的菊花質量、花苞大小等綜合評估,“花的品質越好,農戶收益越高”。
如今,劍灶村三分之一土地面積種植鮮花,年集體經濟收入增加近500萬元人民幣。以上述千畝菊園為中心,現已輻射周邊4個村莊,帶動300余戶農戶種花創收。
“一開始創業是為了生活,但一干就干出樂趣了。”吳海峰直言,看著大家都能喜獲豐收,或許就是共同富裕。
尋覓菊花“新未來”
隨著中國民眾消費升級,鮮花消費市場愈加火熱,“悅她經濟”“悅己經濟”升溫。近些年,吳海峰繼續瞄準“中國大市場”,培育和引進受年輕人青睞的菊花品種。
“現在我們跟生鮮電商合作,推出雛菊鮮切花等單品,進入商場、走進千家萬戶。”吳海峰說,接下來還希望讓更多菊花走向社會,讓“美”走進家庭。
菊,起源于中國,與梅、蘭、竹并稱為“四君子”。在中華文化中,菊花象征著高潔脫俗、堅強不屈。
“要想干成一番事業,不容易。我就是埋頭苦干。”從大山里走出來的吳海峰似菊一般,精心耕耘“菊花世界”,做大做強菊花全產業鏈。
“公司最高學歷的青年員工,也是常年奔波在田間地頭的。”在千畝菊園內,除了農戶的身影,還培育了具有1700多個菊花品種的浙江省種質資源圃,吳海峰談及,其鼓勵青年人才扎根育種一線,培育更多新花色、新花型以及耐熱、抗寒等優質品種。
“作為花農,我有義務呼吁大家一起,扛起菊花育種創新的責任。”吳海峰期待,中國菊花優質品種越來越多。(完)(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

- 專題:奮斗者·正青春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5日 14:20:37
- 2025年04月15日 14:20:27
- 2025年04月15日 13:44:58
- 2025年04月15日 11:25:34
- 2025年04月15日 10: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