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弟子”學做小燒餅 一口餅香與中國文化“對話”
視頻:“洋弟子”學做小燒餅 一口餅香與中國文化“對話”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麗水6月12日電(邵燕飛 周健)穿好圍裙,津巴布韋留學生米萊在縉云燒餅師傅的指導下,揉面、包餡、撒芝麻、涂糖油……出爐后的燒餅咬上一口,“嘎吱”一聲,口齒生津。“不要小看這一個小小的燒餅,背后有著大故事。”米萊一邊品嘗一邊說道。
今年25歲的米萊正在浙江大學就讀,基于對中國傳統文化和鄉村發展的關注,他曾將縉云燒餅的傳承、推廣、發展、富民等內容作為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的研究方向。近日,他來到浙江縉云河陽古民居的一家燒餅店,通過燒餅制作與中國文化“對話”。
縉云燒餅有著悠久的歷史。相傳軒轅黃帝在縉云仙都以山泉和面,貼在丹爐內烤餅,所烤出的餅色澤金黃,香氣撲鼻。之后當地百姓效仿之,用竹木作外桶,以窯土為內壁,制成燒桶,專用于烤餅。“爐傳千百世,餅香五千年”,如今,一座縉云城,半城燒餅香。
“面團的大小要均勻,壓成的面餅要四周薄、中間厚,這樣包餡的時候肉餡不會漏出來……”現場,燒餅師傅盧窕娃向米萊示范摘面團、壓餅皮、包餡的過程,一個接一個,米萊逐漸掌握了其中的訣竅。待燒餅桶芯壁溫度達到200℃左右,他鼓起勇氣將未涂糖油的一面餅坯涂上水后迅速貼實爐壁。“很不錯,剛學習就敢把手伸進高溫的爐子里貼燒餅。”盧窕娃夸贊道。
面皮經高溫烘烤后慢慢膨脹、泛黃、變脆……四五分鐘后,香氣迸發。盧窕娃介紹,眼下,縉云燒餅師傅們還推陳出新,榴蓮燒餅、牛肉燒餅、咸蛋黃燒餅等各種“新奇”口味層出不窮,“縉云燒餅市場越來越大,多種口味能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一個個燒餅出爐,前來品嘗的人爭先恐后。餅皮金黃松脆,半焦的糖油閃著光亮。米萊咬一口,慢慢咀嚼,細細品味,感受到麥香、肉香、蔥香、菜干香、芝麻香、糖油香在口腔中融為一體。此時,他想起家鄉津巴布韋的一句俗語——“良好的關系是通過吃飯促成的”。
“每道美食都有故事,借助美食可以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米萊表示,譬如通過縉云燒餅,他了解到縉云的歷史以及當地政府在傳承、推廣、發展燒餅制作技藝時所做出的努力,“其中讓我驚訝的是,縉云燒餅推進了菜干、芥菜種植、燒餅桶、爐芯等全產業鏈的共同發展,實打實地幫助百姓們增收致富”。
如今,縉云燒餅在中國各地開了8000多家門店,品牌分店還遍布美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米萊期待今后也能在津巴布韋吃到縉云燒餅,同時家鄉的人們也能從中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
“僅僅從這一個燒餅,我們就能學習到很多關于文化保護、產業發展方面的知識,用來造福我的家鄉。”米萊感嘆道。(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13:38:29
- 2024年12月22日 12:19:32
- 2024年12月22日 10:11:46
- 2024年12月22日 09:21:13
- 2024年12月22日 09:17:16
- 2024年12月22日 09:16:44
- 2024年12月22日 09:08:28
- 2024年12月21日 18:24:20
- 2024年12月21日 14:15:48
- 2024年12月21日 12: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