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變化)炊事班潘班長和他的斜杠人生
中新網呼倫貝爾9月30日電 題:炊事班潘班長和他的斜杠人生
作者 奧藍 張瑋
進入大興安嶺秋季防火期,每天早上5點,炊事班潘孝君就得扎進廚房為消防指戰員們備餐,為隨時奔赴火場做好后勤保障。
“今天早上要做蔥花餅,得趕緊發面。”潘孝君是內蒙古森林消防總隊呼倫貝爾市森林消防支隊海拉爾大隊出了名的面點高手,也是一名頗具傳奇色彩的消防指戰員。
只有小學文化水平的他,在消防隊伍的20余年歷練后變身為超級斜杠青年:炊事班班長、運兵車駕駛員、打火隊員、海拉爾區石榴籽民族政策講師團講師。
潘孝君個頭不高,皮膚黝黑,說話一字一頓,表情總是很專注。他出生于三代軍人之家,2003年退伍后加入海拉爾消防大隊。從業21年來,一直活躍在火線一線,接受生與死的考驗。
日常的打火任務中,潘孝君是個多面手:作為運兵車司機,他要將指戰員們安全送到火場。之后,他要迅速轉換角色,清理出一方平地開火做飯。
伙食保障是打火時非常重要的后勤保障,潘孝君每頓飯至少要蒸出200個饅頭。“有時候正揉著面,火就燒到營地來了。這時候只能放下案板,扛起設備去撲火。”
“這些年來,運輸無失誤,也沒讓指戰員們餓肚子。我覺得挺滿足。”潘孝君說,“其實,作為一名消防指戰員,我的主業還是打火。做飯之余,也要跟著大部隊一起參加打火任務。”
除此之外,潘孝君還有一個身份——海拉爾區石榴籽民族政策講師團的消防講師。
2016年,海拉爾區民委組織成立石榴籽民族政策講師團,潘孝君作為消防行業代表成為一名講師,他的工作是宣講紅色革命精神。
“我只有小學學歷,說話也有點磕巴。如果單純講理論,我肯定講不透。對此,我就用大白話講我看到的社會發展,講我入行21年來的幸福生活。”潘孝君在一開始就定下了自己的“人設”。
日常的理論學習,用來練字打基礎;不定期的讀書會和學習分享活動,鍛煉口才和表達能力;定期更新的圖書室館藏,增強閱讀能力……潘孝君總是感慨:“要沒有隊里的傳幫帶學習氛圍,我不會有如今的成績。”
這些年來,潘孝君講打火經歷、炊事班故事,講消防隊伍的發展變化……他早已記不清自己打了多少場火、講了多少場講座,但他能記住當地百姓們聽他講座時的動容瞬間。
他在講座時遇見過曾經去救過火的牧民大哥,也遇到過立志加入消防團隊的蒙古族小伙……“我講得不專業,但也能起到教育和引領的作用,能讓更多人了解、認識到我們森林消防的職責和意義。”
如今,潘孝君仍保持著讀書的習慣,白天忙里偷閑看兩眼,晚上熄燈前總會不自覺地走進讀書角,邊看邊想象書中的情節。他最愛的書是《魯濱孫漂流記》,那也是他第一次參加讀書分享會時推薦的書。“魯濱孫一個人在荒島上的生存故事,跟我們消防指戰員的撲火經歷很像,都是要扛很大壓力、克服很多困難和危險生存下去。”
2024年,潘孝君參加的打火行動有10次,其中最大一場救火行動行程1600公里,輾轉3個火場;他還參加了15次宣講活動,進學校、進牧戶、進企業,講述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講師團的工作其實跟森林消防工作目的一樣——竭誠為民。”海拉爾大隊教導員車忠臣感慨說,閑暇時,消防指戰員們還會不定期走進草原做公益,幫牧民打草打雜、修網圍欄和機動車,防火緊要期排查安全隱患。“最遠的牧民距離我們這里有300公里呢,都是我們的責任。”
“潘班長這21年來的變化非常有代表性。”車忠臣繼續說,從字都認不全的小學文化水平,到如今能代表大隊外出講課的講師團成員,潘孝君的不斷進取,正是向善、向上的積極代表。
這個秋天,潘孝君又迎來一個新身份——呼和浩特開放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的大一新生。“以后我就是大學生了。”(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13:38:29
- 2024年12月22日 12:19:32
- 2024年12月22日 10:11:46
- 2024年12月22日 09:21:13
- 2024年12月22日 09:17:16
- 2024年12月22日 09:16:44
- 2024年12月22日 09:08:28
- 2024年12月21日 18:24:20
- 2024年12月21日 14:15:48
- 2024年12月21日 12: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