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大學生作業“AI味兒”變濃了?怎么管?

        大學生作業“AI味兒”變濃了?怎么管?

        2025年02月27日 09:37 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
        大字體
        小字體

          最近,DeepSeek火爆出圈,人工智能熱度再上新高。在高校,學生們利用AI工具輔助論文寫作的情況越發普遍,相比翻閱厚重的書籍資料或利用互聯網搜索引擎查找資料,借助AI工具讓論文撰寫方便了很多。

          但在調查中,記者發現,一些大學生對AI工具產生了依賴,不當使用呈上升趨勢。

          高校學生用AI寫論文或作業

          學術不端行為頻發

          如今,AI工具興起,成為不少大學生完成報告、論文的“神器”。在某高校,一位老師直接將利用AI工具生成的作文全部判了零分。

          據第三方數據機構對3000多名高校師生的問卷結果顯示,近六成高校師生每天或者每周多次使用生成式AI。而大學生在使用生成式AI時,有近三成主要用于寫論文或作業。

          采訪中,一些學生也坦言,在寫報告或論文時,會直接復制粘貼AI生成的內容。

          “有時候時間比較趕,AI做出來后就直接粘上去了。”

          “AI可以很快幫我生成,一大塊思考過程就省下來了。自主思考時,就會有點畏難情緒。”

          一些高校教師和專家告訴記者,除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直接生成文本應付論文和作業外,少數學生還有利用AI偽造研究數據、進行實驗圖片編輯、替代自主設計等不當或學術不端行為。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黃亞婷團隊從2024年初開始,分三次對國內大學生使用AI工具的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對象包括20多所高校的3800多名本科生和4200多名碩博群體。

          調研發現:目前學生不當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行為的確存在,且比例不低,也有部分學生表示“習慣于借助AI完成任務”,對AI產生了依賴。

          黃亞婷表示,AI的不正當使用背后有兩種原因:一方面是學生對學術規范、學術倫理的了解還沒有很深入;另一方面就是,故意主動的抄襲。

          高校紛紛“立規矩”

          明確AI工具允許使用范圍

          AI可以是賦能工具、是學習的幫手,但絕不能成為偷懶工具,更不能成為大學生的“槍手”。近期,復旦大學等不少高校紛紛出臺AI工具使用規范。

          ■ 復旦大學:明確允許和禁止使用AI工具的范圍

          前不久,復旦大學發布《復旦大學關于在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中使用AI工具的規定(試行)》,明確列出AI工具的使用范圍——

          禁止使用AI工具的范圍,包括研究設計與數據分析、原始數據收集、結果圖片與重要插圖創作、論文撰寫、答辯與檢查、涉密內容等六個方面涉及原創性、創新性以及本科教育重點考察的內容。

          允許使用的范圍,包括文獻檢索、代碼調試和統計分析等輔助性工作,但要求經過學生的審核和指導教師的同意,確保AI生成內容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如果出現嚴重違規者,論文成績將被認定不合格,影響學生取得學位。

          ■ 天津大學:要求論文中智能生成比例不超40%

          天津科技大學去年發布《關于2024年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查重和AIGC檢測的通知》,要求對所有本科生的畢業論文進行智能生成內容檢測。要求學生論文中智能生成內容比例原則上不超過40%。在2025年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工作中,依舊延續這一要求。

          據了解,目前,北京郵電大學、中國傳媒大學、華北電力大學、湖北大學、福州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不少高校,都在試行或出臺相關規定或辦法,對學生借助AI進行論文寫作的行為進行規范。

          以技術治理技術

          多方發力研究AI論文反識別檢測

          如何避免AI在大學生學習中的濫用,反識別技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以技術治理技術,國內多個研究團隊都在推動AI生成內容反識別技術的發展。

          目前,學術剽竊等不端行為已不是簡單的搬運,一些論文查重系統也已經落后于時代。據了解,目前國內還有多個團隊正在從不同方向發力,進行AI論文反識別的檢測研究。專家表示,隨著AI技術的迭代和更新,反識別技術也要加速更新,才能持續對學術造假起到震懾作用。

          采訪中,一些學生和專家也提醒,AI工具是根據它捕獲的海量信息進行的智能分析,但這些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可能存在缺陷,從而得出錯誤的結論。

          專家:要完善評價體系,強化師生的AI素養

          專家表示,除了技術手段外,規范AI工具在學術領域中的使用,還應該從完善評價體系、提升AI素養等多方面組合發力。“我們要去優化改革評價機制,思考什么能力會被AI取代,那考核評價應該更多地去看重高階能力。”

          堵不如疏,專家看來,強化師生的AI素養也非常重要。不久前出臺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專門提出,要制定完善師生數字素養標準,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近兩年,眾多高校都把人工智能作為通識必修課,不斷推動師生AI素養的提升。

          記者在采訪中還發現,不少高校學生的朋友圈和社交平臺都收到過此類推送,如“偷偷學AI發SCI”“一站式滿足碩博生個性化需求”等充滿誘惑力的廣告。專家表示,除學校外,監管機構和平臺經營者也應警惕以“AI代寫論文”等為噱頭的惡意營銷和欺詐活動,從嚴治理。

        【編輯:李巖】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色欲_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_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观看_99国严欧美久久久精品l5l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 | 亚洲日韩AV一级午夜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第一页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