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國紀行》雜志社參訪福建 尋跡兩地淵源
中新網(wǎng)福州3月2日電 (葉藝琳)“希望通過這次旅程,能夠?qū)W到更多關(guān)于福建和日本交流交往的歷史,也希望通過我們的雜志,讓喜愛中國歷史和文化的日本讀者可以收獲一份新認知。”日本《中國紀行》雜志編輯井上正順說道。
2月26日至3月5日,日本《中國紀行》雜志社參訪團走訪福建福州、平潭等地,探訪深厚的人文底蘊與風(fēng)土人情,揭示福建與日本的歷史文化淵源。

首站穿行福州市區(qū),攬盡榕城耀眼風(fēng)華。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遺址廳的玻璃棧道下,交錯的壕溝與墓葬群清晰可見,仿佛能聽見遠古先民的低語;數(shù)千件陶器、石器、骨角器等重要文物,以及大量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的墓葬、灰坑等重要遺跡,讓人直觀地感受五千年前曇石山人的生存狀況和原始風(fēng)貌,解開福建海洋文明起點的密碼。

走進福州民間俗稱“琉球館”的柔遠驛,正廳高懸“海不揚波”匾額,展廳內(nèi)展陳的十塊琉球墓碑,都在靜靜訴說著中琉友好交往史。驅(qū)車前往目前中國保存最完整的琉球墓群之一的倉山琉球墓園,肅穆的碑林銘刻著“海上絲綢之路”逝者的鄉(xiāng)愁。作為清代中國冊封舟與琉球進貢船必設(shè)祭祀天妃之處的亭江鎮(zhèn)怡山院天后宮,更是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了中琉關(guān)系史。
《中國紀行》雜志總編輯川田大介說,琉球與福州的淵源深厚且歷史悠久,福州的琉球遺跡更是兩地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淵源的生動見證。
午后尋訪開元寺、元帥廟,在香火氤氳間感受福州民間信仰的鮮活;閩安古鎮(zhèn)迥龍橋的石拱倒映江面,巡檢司衙署的殘垣訴說著海防往事。
“我們雜志深入探訪福州,當(dāng)然不會漏掉福州地道的美食。鮮美的佛跳墻、彈性十足的魚丸、酸甜可口的荔枝肉……此外,我還品嘗了一些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菜品,例如用茉莉花作為輔料的油炸蝦。”《中國紀行》雜志編輯孟瑩表示,福州人對食材的深刻理解和創(chuàng)新精神令人印象深刻,美食也將成為重要內(nèi)容納入雜志內(nèi)容中。
據(jù)悉,日本亞洲太平洋觀光社旗下的《中國紀行》是日本唯一專門報道中國人文、歷史、文化、旅游、社會風(fēng)情的季刊雜志,在全日本主流圖書發(fā)行渠道上架。此前已出版“媽祖?zhèn)髡f”“黃檗宗和隱元禪師”等特輯,成為日本前往中國旅游的必攜雜志。(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09日 17:37:07
- 2025年04月09日 14:52:09
- 2025年04月09日 13:20:55
- 2025年04月09日 13:12:47
- 2025年04月09日 11:4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