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積液胎兒宮內接受救治 在上海出生
中新網上海3月5日電 (記者 陳靜)孕35周的胎兒突發雙側大量胸水,雙肺明顯受擠壓,繼續發展可能出現心衰、胎兒水腫,甚至宮內死亡,小生命危在旦夕。
記者5日獲悉,一墻之隔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簡稱:仁濟醫院)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簡稱:兒中心)緊急聯手,開啟跨院、跨學科救治。仁濟醫院專家通過孕媽子宮從胎兒“微小身體”里足足抽出90ml“胸水”,并進行了剖宮產手術。
兒中心NICU(新生兒重癥監護)團隊接力保駕護航,為新生兒進行進一步治療。
據悉,孩子的媽媽小琴(化名)今年34歲,2021年她在體檢中發現尿蛋白升高,被診斷為IgA腎病。在“孕35周+6”檢查時,醫生告訴小琴,胎兒生病了,出現了大量胸腔積液。進一步檢查發現,胎兒左側胸腔見大量游離無回聲區,深約44mm,左肺壓縮,將心臟推向胸腔右側。胎兒右側胸腔見游離無回聲區,深約19mm。
據了解,胎兒胸腔積液的發生率約為1/15000~1/10000。重度胎兒胸腔積液常常導致肺發育不良、胎兒縱隔移位、心力衰竭、水腫及新生兒窒息,是一種嚴重的宮內疾病。仁濟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張羽評估后認為,寶寶已近9個月,臨近足月,肺部發育良好,搶救成功的希望很大。
專家們認為,胎兒大量胸腔積液,如果直接分娩,新生兒會面臨新的問題,因為雙肺無法擴張,無法建立自主呼吸而導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嚴重胎兒胸腔積液需要進行宮內手術干預,從而降低肺組織受壓,促進胎肺發育,改善胎兒預后。”張羽決定給寶寶進行宮內治療——經皮羊膜腔內胎兒胸腔穿刺術,抽出積液后再行剖宮產手術,為新生兒復蘇爭取時間。
手術中,在仁濟醫院婦產科胎兒醫學亞專業周瓊的精準操作下,穿刺針通過小琴子宮直達胎兒的左側肋間隙,成功抽出90ml“胸水”。治療效果出現了,胎兒的左肺明顯擴張。
隨即張羽和周瓊一同為小琴進行了剖宮產手術。此時此刻,兒中心NICU團隊已經準備好接力,到達手術室,隨時準備為新生兒做進一步的治療。
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寶寶出生了!膚色轉紅潤,此次宮內治療成功。新生兒隨即轉至開放暖箱,由仁濟醫院和兒中心的新生兒醫護團隊共同進行救治。
“胎兒在媽媽肚子里也可能會生病,以往的做法通常是父母不得不選擇放棄或者冒著極早產的風險讓寶寶提前娩出。如今,產前診斷技術和宮內治療手段的不斷進步,為很多未出生的寶寶贏得出生的機會。”張羽坦言。(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0日 12:11:04
- 2025年04月10日 11:22:53
- 2025年04月10日 11:06:06
- 2025年04月10日 10:47:34
- 2025年04月10日 10: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