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行·看振興)小苔蘚變身“黃金草” 浙江蓮都探索致富新路
中新網麗水3月12日電(傅飛揚 藍雯)連日來,在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老竹畬族鎮曳嶺腳村入口處的空地上,一臺臺挖掘機有序進行土地平整工作,為建設苔蘚產業綜合服務中心做足準備。
“這里有130余畝土地,總投資7000余萬元,目前中轉基地正進行土地平整,育苗工廠計劃3月底開工、預計7月完工,苔蘚總部預計在2026年完工。”老竹畬族鎮副鎮長張高見受訪時說。
苔蘚產業綜合服務中心是一個集苔蘚生產總部、育苗工廠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場所,建成后,其將為當地苔蘚產業發展提供科研、培訓、育苗、中轉、加工、銷售等全過程服務,實現從組培育苗到精深加工的全鏈條覆蓋。
“屆時,苔蘚全產業鏈年產值預計突破5億元,新增就業崗位300余個,輻射帶動6900余人增收致富。”張高見說。
苔蘚,這一看似不起眼的植物,如今成了老竹畬族鎮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綠色引擎”,為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注入了新活力。

走進老竹畬族鎮赤坑村香榧種植基地,漫山遍野的綠色盒子格外吸睛。原來,香榧投產時間長、產出慢,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赤坑村在林下套種苔蘚——苔蘚植物能保持土壤濕度,減少雜草和低矮灌木的生長,又能對香榧起到間接撫育作用。
“這片香榧林是最早的‘試驗田’,2022年至今已擴種到200畝。”赤坑村黨總支書記劉建忠表示,村民們在這里除草、殺蟲,一年收入有上萬元,該村經營性收入也從每年15萬元增加至每年60萬元。
2024年以來,老竹畬族鎮大力推進千畝苔蘚共生示范基地建設,創新“榧蘚共生”“茶蘚共生”“稻蘚共生”等立體高效農作模式,盤活荒山、荒地等資源,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截至目前,該鎮苔蘚種植面積已超過850畝,年產值達7000萬元,100多戶農戶通過種植苔蘚走上了致富路。
春日時節,在老竹畬族鎮后坑村苔蘚共富工坊,村民們正忙著制作苔蘚微景觀。該工坊成立于2024年8月,日常生產盆景、苔蘚掛畫等產品,還定期開展苔蘚微景觀制作體驗課程,共吸引30余名留守婦女實現就業。
眼下,老竹畬族鎮依托東西巖4A級景區、畬族文化等資源,將苔蘚產業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打造獨具特色的苔蘚主題旅游項目。“游客可以體驗苔蘚種植、苔蘚微景觀制作,還可以參觀苔蘚藝術展覽,感受苔蘚文化的獨特魅力。”老竹畬族鎮黨委委員、宣傳委員厲曼說。
“我們要讓苔蘚成為富民強鎮的‘黃金草’。”老竹畬族鎮黨委書記葉劉軍表示,未來,老竹畬族鎮將持續深化苔蘚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打造“一產種植擴面+二產加工增效+三產文旅增彩”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一條充滿生命力的共富之路在綠水青山間徐徐鋪開。(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6日 05:15:05
- 2025年04月15日 14:20:37
- 2025年04月15日 14:20:27
- 2025年04月15日 13:44:58
- 2025年04月15日 11: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