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從“彎腰種田”到“云端務農” 湖南靖州“新農人”的興農路

        從“彎腰種田”到“云端務農” 湖南靖州“新農人”的興農路

          中新網懷化3月14日電 (欽蘇芬 胡耀文)在湖南懷化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甘棠鎮,50歲的伍寶河堪稱當地的傳奇“新農人”。在過去13年的時光里,他將原本普通的家庭農場,精心雕琢成集智慧農業與農機共享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基地。

        伍寶河向黃揚演示植保無人機調運肥料。 欽蘇芬 攝

          “來,把這兩袋肥料鉤到無人機上。”3月14日,在甘棠鎮燎原村,伍寶河站在田邊,一邊熟練地調試著無人機設備,一邊向身旁幫忙的村民說道。只見他輕觸操作手柄,無人機螺旋槳飛速轉動,幾袋沉甸甸的肥料不過片刻便從馬路邊穩穩落在田間地頭,從裝料到精準運輸,整個流程一氣呵成。

          “今天這一百多袋肥料,要是放在以前靠人工肩挑背扛,至少得耗費兩天時間。”談及無人機帶來的改變,伍寶河的眼中滿是感慨,“如今有了這高科技的無人機,只需一個半小時就能全部搞定,效率大幅提升,省時又省力。”

          時間回溯到2013年,看到家鄉大量土地因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而撂荒,伍寶河很是心痛。經過深思熟慮,他毅然決定返鄉創業,創辦了靖州首批家庭農場。“不能讓這些土地就這么荒廢下去,我要讓它們重新煥發生機。”

          創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起初村民不理解,再加上技術不成熟、資金短缺,質疑聲不斷,但伍寶河沒有退縮。十余年間,他四處奔波學習先進農業技術,不惜投入大量資金,先后引入植保無人機、智能插秧機、烘干設備等一系列先進科技裝備。

        伍寶河操作旋耕機耕地。 欽蘇芬 攝

          為了讓這些設備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生產,伍寶河常常外出學習,不斷與技術人員深入交流,反復試驗、調試。如今,無人機撒肥打藥、吊運肥料和樹苗,以及機插水稻制種技術等在他的農場已成為常態化操作,曾經彎腰勞作的耕種場景,如今只需在操控界面動動手指就能完成,真正實現耕種的“指尖操作”。

          解決耕種環節的難題后,伍寶河又把目光投向了傳統晾曬領域。在過去,農產品晾曬完全依賴天氣,一旦遇到連續陰雨天氣,谷物霉變現象屢見不鮮,農民一年的辛勤勞作往往付諸東流。“必須得改變這種被動局面。”伍寶河暗下決心,從2021年起便開啟對烤煙房的改造之路。

          經過三年無數次技術改良,2023年,一座占地200平方米、日處理量達5萬余斤的烘干中心終于建成。“現在用烘干技術以后,效率大幅提高,不受天氣影響,谷物損耗也大大降低了。”伍寶河說,“以前每到收獲季,心里總是懸著一塊大石頭,就怕天氣不好影響收成,現在心里踏實多了。”

          如今,在科技的全方位賦能下,伍寶河的農場真正實現了耕、種、管、收、烘全鏈條機械化作業,農場年產值順利突破百萬元大關。他的成功,不僅體現在農場的經濟效益上,更在于對鄉村發展的深遠影響。他不僅有效破解了農村人才外流難題,還憑借自身技術優勢,吸引眾多青年返鄉創業,“90后”青年黃揚就是典型代表。

          “伍叔在農業領域摸爬滾打多年,對現代農業智能化操作了如指掌,我打心底里佩服他,所以特意過來學習。”黃揚說,智能化設備的運用大大提高生產效率,他打算學成之后,把技術引入到合作社中,讓農業生產也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提升效率和產能。

        伍寶河操作植保無人機調運樹苗。 胡耀文 攝

          除了培育返鄉人才,伍寶河還心系周邊村民。他深知小農戶在農業生產中面臨的困難,于是積極開展免費技術培訓,手把手教村民掌握農機操作技能。為了進一步降低小農戶的生產成本,他創新推出“農機共享”服務,涵蓋耕、種、收、烘全流程。

          “以前請人幫忙耕種、收割,成本很高,現在有了伍老板的農機共享服務,每畝作業成本直降40%!”種植大戶李顯明說。伍寶河說,去年農場的農機服務收入有十多萬,不過更重要的是看到現代農機先進技術能夠真正深入到田間地頭,讓老百姓實實在在地得到實惠。

          伍寶河的農業創新之路,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來,靖州縣積極出臺農機購置補貼、農業科技創新獎勵等一系列惠農扶持政策,為伍寶河的農場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靠著政策,我累計獲得20余萬元政策資金,不僅降低了農場生產成本,還讓智能插秧、植保無人機等多項新技術得以順利落地應用。”

          “我們還帶動了100余人穩定就業。”在伍寶河看來,這形成了一個“政策輸血—科技造血—產業活血”的鄉村振興良性生態鏈,后續他將計劃引入更多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設備,進一步擴大服務范圍,讓更多農戶受益。

          從“彎腰種田”到“云端務農”的華麗轉型,當傳統“老把式”遇上現代新技術,當撂荒地在科技的滋潤下變成生機勃勃的科技田,伍寶河用13年如一日的堅守證明,科技興農并非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一條實實在在扎根大地的希望之路。(完)

        【編輯:劉陽禾】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色欲_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_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观看_99国严欧美久久久精品l5l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亚洲精品自拍AⅤ在线 | 亚州911精品影院 | 中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日本免费一级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综合国产婷婷 | 日韩影片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