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減重”進行中 你的體重要“管”嗎?
近日召開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再提“體重管理年”3年行動,相關話題迅速沖上社交平臺熱搜榜。
哪些人需要關注體重管理?減重如何不反彈?本報特邀致公黨中央醫藥衛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夏維波,作權威解讀。
腰圍增一寸 疾病近三分
在國家衛健委聯合教育部、體育總局等16個部門開展的“體重管理年”中,“肥胖”“超重”是體重管理關注的重點。
夏維波分享的一份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我國18歲以上成年人中肥胖和超重的患病率分別為16.4%和34.3%;7到18歲的青少年中肥胖和超重的患病率分別為7.3%和12.1%。
這些數據在去年12月發布的《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年版)》中得到驗證——有研究預測,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國成人超重肥胖率將達到70.5%,兒童超重肥胖率將達到31.8%。
“高肥胖率的背后,是正在積累的慢性病危機。”夏維波指出,“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等慢性代謝性疾病,以及諸多腫瘤的發病根源,都與肥胖密切相關,而這些疾病也恰好是肥胖患者最常見的健康威脅。”
目前,我國采用體重指數(BMI)作為肥胖癥患者的基礎篩查工具,其計算方式為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當BMI超過24,即為超重,達到28則被認定為肥胖。
“BMI反映整體肥胖程度,而腰圍數值更能預警人體的代謝危機。”夏維波特別強調,在我國,男性腰圍超過90厘米、女性超過85厘米,即為腹型肥胖人群,其慢性代謝性疾病的發病風險會明顯增加。
這種以腹部脂肪堆積為特征的向心性肥胖,與胰島素抵抗、血脂異常等病理機制直接相關,也印證著“腰圍增一寸,疾病近三分”的醫學警示。
規律飲食、科學作息是減重“基本盤”
在夏維波的觀察中,嚴重超重、極度肥胖的病人往往有著相似的生活方式。
作息紊亂、黑白顛倒是他們的一大“通病”。“晝夜顛倒會打亂人體生物鐘,進而影響代謝,導致進食異常,甚至讓饑餓感、飽腹感的調節能力失衡。”夏維波指出,不規律的作息還容易養成暴飲暴食的生活習慣,影響攝食調控和能量代謝,導致脂肪堆積過多,并進一步影響血糖、血脂和血壓的穩定,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
因此,調整生活方式,才是體重管理的“基本盤”,夏維波說:“簡而言之,到點了就要吃飯、睡覺。”
規律作息、按時用餐、適量運動,是維持健康體重的關鍵。但要避免體重反彈,還得讀懂“管住嘴,邁開腿”,這句減重名言背后的“潛臺詞”——堅持。
管住嘴,要求減少能量攝入,平衡膳食,定時定量進食。生活中,許多人為了達到減重目標,會選擇輕斷食等流行飲食法,“這些方法往往過于極端,難以長期堅持,一旦恢復正常飲食,體重很容易反彈。”夏維波提醒:“真正健康的飲食方式應當循序漸進,融入日常生活。”
邁開腿,則要求增加“有規律的運動量”。“運動同樣講究可持續性。規律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是控制體重的有效方法。”夏維波指出,“在這方面,我們更推崇快走、慢跑等易于堅持的運動,而不是高強度、難以長期維持的鍛煉方式。”
“增肌”很重要 存錢不如存肌肉
當下,許多人盲目追求低體脂,以瘦為美。需要注意的是,體重管理也有尺度可言,過度消瘦同樣會帶來健康風險。
夏維波指出,“我們提倡體重管理,并非單純追求體重數字的下降,而是強調降脂增肌,既避免肥胖,又通過鍛煉來找到脂肪與肌肉的平衡。”
降脂不是“刮油”,不少人誤以為減重就是盡快“排出”體內脂肪,甚至求助于各種所謂的“刮脂刮油”藥物。夏維波提醒:“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這類藥物大多是通過導瀉作用減少腸道吸收,長期使用可能引發消化功能紊亂,導致電解質失衡,甚至影響正常的營養吸收。”
增肌才是保持健康的關鍵。夏維波分享:“充足的肌肉量有助于維持血糖、血脂的穩定,其機械牽拉作用還能降低骨質疏松和跌倒的風險。所以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存錢不如存肌肉。”
體重管理是一項長期目標,每個人都應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夏維波建議,每個人都應結合個體的身體狀況和健康目標,因人而異地制定計劃。例如,對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代謝疾病的人群,體重管理的標準應更加嚴格,不僅要控制體脂,還要關注肌肉質量的維持和提升。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在家庭內部指定一位成員負責監督體重管理,幫助家人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病和腫瘤等疾病的風險。
“未來,越來越多醫院將開設專門的體重管理門診,為有需求的人提供科學指導。”夏維波提醒,這也意味著,進行具體的體重管理分類指導、制定個性化的體重管理方案,將變得更加重要。(完)(《中國新聞》報作者劉益伶報道)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6日 05:15:05
- 2025年04月15日 14:20:37
- 2025年04月15日 14:20:27
- 2025年04月15日 13:44:58
- 2025年04月15日 11: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