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調查丨言語能夠殺人 “網暴者”你知道嗎?
網絡暴力層出不窮,“按鍵傷人”悲劇不斷。對于來自虛擬世界的傷害,如何追根溯源?網絡暴力如何追責,違法的邊界如何界定,法不責眾的困境又能否解決?面對這些現實困境,你是否會選擇拿起法律的武器?面對司法實踐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公檢法要如何破局,讓虛擬世界不是法外之地?
粉發女孩老師說她是閃閃發光的孩子
說起標志性的網絡暴力事件,很多人會首先想起這個粉色頭發的女孩。她叫鄭靈華,年僅23歲。她的大學老師周敏回憶:“一個閃閃發光的孩子,慢慢覺得自己只能告別這個世界”。
曾網暴過粉發女孩的鍵盤俠說自己只是留言而已
2022年7月,鄭靈華被保送至華東師范大學讀研,因染粉色頭發,發布了與病床上爺爺的合影而遭遇大規模網絡暴力。最終抗抑郁失敗后,選擇了離開這個世界,曾在多個平臺上對鄭靈華進行網絡暴力的王某,卻并未感到絲毫羞愧,反而開始對鄭靈華進行指責……
女孩因染粉發遭受網暴6個多月后離世!
網暴維權有多難?
網暴一再持續,鄭靈華決定訴諸法律。但似乎只要遭遇網暴,受害者就會陷入兩難,不論是勇敢維權還是忍氣吞聲,各有各的艱難。鄭靈華的代理律師金曉航認為,維權難也對鄭靈華的情緒繼續產生著不利影響。從“維權日記”到“積極抗抑”,曾說“努力想要活下去”的她最終失敗了。“粉發女孩”的維權之路,也隨著她的離世永遠按下了暫停鍵。
取快遞被造謠案成我國網暴公訴第一案
小谷是杭州取快遞被造謠事件的受害人。2020年7月的一天,有人在她取快遞時偷拍了一段視頻,憑空捏造出一個“少婦出軌快遞小哥”的故事。2021年4月30日,對小谷偷拍造謠的人坐在了被告席上。特別的是,這個案件最終由自訴轉為了國家公訴,作為我國網暴公訴第一案被載入法制史冊。
取快遞被造謠案被害人證據近200個文件夾
2020年12月22日,“取快遞被造謠案”公訴程序正式啟動,然而,網絡暴力案件對于檢察和公安工作人員也是第一次,完全無例可循。辦案民警陳警官說:“像我們專案組有十幾位成員,取證都取了將近一個半月,普通人我個人覺得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
取快遞被造謠當事人說希望自己不是唯一的幸運兒
在法律的支撐下,造謠者郎某和何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小谷說:“我在這條路上是每一個節點都很幸運的那個人,如果沒有那么多的幸運降臨的話,不知道還要翻多少倍。”
如何讓網絡暴力維權少一點艱辛?2023年9月,兩高一部聯合發布了《關于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其中最突出的一大亮點,就是明確了網絡暴力案件公訴的標準。(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0日 11:06:06
- 2025年04月10日 10:47:34
- 2025年04月10日 10:16:35
- 2025年04月10日 10:08:42
- 2025年04月10日 09: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