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人口老齡化,中國“銀發經濟”方案如何為世界提供借鑒?
中新網北京3月17日電(張東方 陳天浩)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鎮老年人口數量已超過農村,這一結構性變化為中國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
如何解決城鄉養老資源分配不均問題?發展銀發經濟,政府如何激勵企業進入養老產業?就相關問題,中新網專訪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院副院長、高級研究員李佳。
視頻:銀發經濟崛起,中國如何探索多樣化養老解決方案?來源:中國新聞網
針對農村地區養老服務供給不足、醫療資源相對匱乏問題,李佳認為,中國應通過自下而上的創新探索,因地制宜提出多樣化方案。
他指出,中國地域廣闊,城鄉、地區間差異顯著,這為探索多樣化解決方案提供了可能。“解決農村養老問題需要改變思路。以往我們依靠傳統的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動,未來應該轉向自下而上的創新探索。”
他以上海為例,指出其擁有的養老資源已接近發達國家,而許多農村地區養老資源和發展中國家類似,因此應該推出多樣化的、可選擇的解決方案。同時,不同地區農村老齡化程度、老年人結構及消費水平等存在很大差異,因此,解決方案也應因地制宜,各有側重。
李佳認為,這種多元化探索不僅為中國應對老齡化提供新思路,也為世界其他國家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提供借鑒。通過對各地涌現的創新實踐進行提煉總結,中國可以形成一套獨特的應對方案。
隨著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銀發經濟”再度成為關注焦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大力發展銀發經濟。”
談及為促進銀發經濟發展而出臺的激勵政策,李佳表示,目前,從中央到地方,這些政策已涵蓋資金引導、設施建設等多個方面。他特別強調,未來,數據要素支撐有望成為推動銀發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關鍵點。
“日本和歐洲的經驗表明,單純依靠補貼不能完全解決養老問題。通過數據調查,可以深入了解老年人的需求、消費能力和意愿,從而為企業提供精準的市場機會,這有望成為我們發展銀發經濟更重要的一個促進手段。”他說。
當下,人工智能發展迅速,陪伴型機器人等科技產品逐漸在養老領域嶄露頭角。李佳也關注到這一趨勢。他指出,科技為養老帶來了新的可能,但從全球來看,各國往往在發明了各種科技產品之后,再去老齡群體之中尋找應用場景。
在他看來,從老年人需求出發,利用科技提供產品和服務,實現人工智能與養老的真正結合,這才是更有效的方式。(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6日 14:53:19
- 2025年04月16日 14:38:09
- 2025年04月16日 14:08:19
- 2025年04月16日 14:03:17
- 2025年04月16日 12: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