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波羅湖:首批4萬余候鳥來“棲” 珍稀鳥類10年增5倍
中新網長春3月20日電 (李釗)站在金黃的蘆葦蕩前,腳下是漸漸消融的薄冰。遠處,數萬只豆雁、白枕鶴等候鳥一躍而起,呼嘯著在空中盤旋。

身為吉林波羅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簡稱“波羅湖”)管理局保護科科長,于立彬一待就是三十年,他既是護鳥人也是守湖員,見證著波羅湖的生態變化。
波羅湖是吉林省長春市最大的淡水湖泊和唯一大型天然濕地,位于長春市農安縣境內,屬于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保護區,在維護長春地區生態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近年來,波羅湖以吉林河湖連通工程為契機,開展“管護、補水、建設”工程,通過引水入湖、天然降雨和系統保護,水域面積持續增加。隨著波羅湖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保護區植被快速恢復,逐步向頂級群落演替,濕地得以全面恢復。

如今,波羅湖已經成為候鳥最青睞的棲息地之一。“2016年的時候,波羅湖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只有七八百只,現在飛抵波羅湖棲息的珍稀鳥類近四千只,近10年增長了5倍。”
近年來,波羅湖候鳥數量和珍稀種群不斷增加,映襯了波羅湖區域生態環境的優化,生物鏈不斷擴大的同時,其結構也愈加趨于合理。
去年,在波羅湖遷徙停歇的鳥類數量首次突破30萬只,創造了歷史新高。“今年第一批飛抵波羅湖的候鳥,總數達到4萬余只。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頭鶴300余只、白枕鶴200余只、東方白鸛50多只;豆雁、綠頭鴨、赤膀鴨、赤麻鴨、花臉鴨、普通秋沙鴨3萬余只。”

于立彬介紹,隨著天氣轉暖,“大部隊”會分批從南方飛到波羅湖,進行短期停留后繼續往北飛,最遠至西伯利亞。從白頭鸛數量來看,波羅湖已經達到了國際重要濕地標準。
目前,保護區管理局持續加大巡護執法力度,每天出動巡護車輛15臺、管護人員30人,按各自巡護區域全天不間斷巡護,有效減少人為干擾,為候鳥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2日 20:47:56
- 2025年04月12日 20:41:50
- 2025年04月12日 19:38:18
- 2025年04月12日 18:23:27
- 2025年04月12日 16: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