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八旬老人第25次踏訪中國千年古蜀道
中新社四川廣元3月22日電 題:美國八旬老人第25次踏訪中國千年古蜀道
作者 王利文 苗志勇
春日清晨的古蜀道薄霧氤氳,八旬美國老人賈和普(Hope Justman)手持登山杖,杖尖第25次叩響這條青石板路。當指尖撫過浸潤千年雨露的攔馬墻,這位銀發老人轉身對身后十余名國際友人眨眨眼,說:“看這些車轍馬蹄印,我們正與千年前的商隊重疊足跡。”

1963年,年輕的賈和普在博物館中的唐代山水畫《明皇幸蜀圖》前屏息,畫中“天梯石棧相鉤連”的險峻令她震撼。2001年,蟄伏多年的蜀道情結終于在廣元如愿:她用登山靴首次踏上古蜀道的碎石,親自驗證了古畫中的真實存在,更驚異于深山里“活著的華夏史”。
此后,賈和普用四分之一個世紀的生命軌跡,一年又一年地在古蜀道上書寫文明對話的故事,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蜀道候鳥”。此外,她還通過出版書籍、開通網站等方式,向世界推介蜀道美景與文化。今年,賈和普再次邀請了十幾位對蜀道文化感興趣的朋友,踏上蜀道徒步之旅。

“當年震撼我的是2300年的歷史厚度,如今感動我的是守護的溫度。”虬曲的翠云廊古柏群下,賈和普用手機掃描樹身的“電子身份證”二維碼。“滴”的一聲輕響,編號、樹齡等古柏健康數據躍然屏上。
“看這棵‘讓路柏’,村民們為它修改了房屋朝向。”賈和普如數家珍地向國際徒步隊介紹古蜀道的歷史及沿途的變化。她輕撫樹瘤斑駁的軀干,“中國人對古樹的敬畏,讓蜀道成了生命編年史。”
隊伍中來自舊金山的陳女士突然小跑向前,舉起手機連按快門。取景框里,虬枝分割著春日晨光,石板路上深淺不一的凹痕與登山杖影子交錯。“這些馬蹄印里藏著多少故事?”她感嘆道,“我終于明白賈老師25年執著,不只是徒步,是在丈量文明的年輪。”

為了迎接二十載故交,廣元市昭化區蜀道三國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蒲化平展開揮毫落紙的“蜀道候鳥”書法卷軸,帶著未散的墨香。賈和普難掩喜悅:“我喜歡這個詞,候鳥總會歸巢。”
作為首位“劍門蜀道國際旅游終身推介大使”,今年成立的賈和普工作室已成為跨文化“會客廳”。廳中展示了她與蜀道的故事,以及她所撰寫的《劍門古蜀道行走記》(中文版)等作品,并計劃每年舉行國際友人徒步活動、推出文旅系列宣傳視頻和經典徒步路線,還要評選出像賈和普一樣的蜀道推介使者。
古蜀道上,蒼翠古柏與金發碧眼交錯,千年古道年輪與電子導覽屏中實時客流數據交織。山風掠過林海,送來老人跨越太平洋的約定:“我會老去,但蜀道不會。只要還能走,我希望明年還做一只‘候鳥’。”(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05日 17:10:56
- 2025年04月05日 16:58:43
- 2025年04月05日 15:26:13
- 2025年04月05日 15:04:10
- 2025年04月05日 14: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