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海到田間 浙江溫州“采收”鄉村振興“綠色引擎”
中新網溫州3月27日電(周健 林銳 陳崢)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欣欣向榮。在沿海城市浙江溫州,從碧波大海到田間地頭,人們忙著采收特色蔬菜,呈現出一幅幅“春忙”畫卷。
羊棲菜是一種生長在低潮帶巖石或海上養殖田里的藻類植物,營養價值頗高,享有“長壽菜”“海藻人參”的美譽。在“中國羊棲菜之鄉”海島洞頭的多個碼頭,一艘艘滿載而歸的羊棲菜收割船緩緩靠岸,起吊機不停地將新鮮出水的羊棲菜從船上一網網吊到岸上,隨后通過卡車運輸至晾曬場。

剛收割的羊棲菜必須第一時間晾曬處理。位于洞頭沙角村的晾曬場里,村民正忙碌地將混雜在羊棲菜中的繩索和漁網剝離出來,并把成團的羊棲菜攤開,平鋪在場地上,確保晾曬均勻。“今年養了三四百畝,目前每畝產量預計在1000斤至1500斤左右,還是可以的。”羊棲菜養殖戶郭海芬說。
近年來,羊棲菜養殖不僅為洞頭養殖戶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也推動了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據悉,洞頭羊棲菜已形成集養殖、加工、流通、出口于一體的產業鏈,當地持續革新羊棲菜加工工藝和設備,開發出即食零食、預制菜品、保健品等多樣化產品,實現了羊棲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隨著清明餅的上市,在瑞安一家農場里,其關鍵制作食材——棉菜連日來供不應求。棉菜,又稱鼠曲草,廣泛分布于南方的干地、濕潤草地及稻田邊緣。
“兩年前我發現棉菜背后的商機,2024年開始在自家六分田里小規模種植這種野菜。由于種植棉菜的人少,市場需求大,一經推出就供不應求,每斤售價在10元至15元,短短一個清明餅制作季就帶來了3000多元的增收。”上述農場負責人孫師傅說。

到了2025年,孫師傅繼續種植棉菜,并利用棉菜生命力強等特點,與其他蔬菜進行套種,進一步提高了畝產效益。據他介紹,棉菜不僅生長迅速,而且管理簡便,非常適合在閑置的土地上種植,“越來越多的農戶被棉菜的高經濟價值所吸引,計劃引種這一‘致富新寵’”。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抓好“三農”工作,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一片片生機勃勃的春日蔬菜,正成為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而村民們“收菜”時的喜悅之情,映射出了生活的新希望、新盼頭。(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23日 22:31:59
- 2025年04月23日 19:11:17
- 2025年04月23日 16:04:01
- 2025年04月23日 15:47:28
- 2025年04月23日 14:3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