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行·看振興)廣西玉林:小小赤松茸撐起產業振興“富民傘”
中新網玉林4月3日電 題:廣西玉林:小小赤松茸撐起產業振興“富民傘”
作者 陳佳佳 覃云碧 趙宇龍
走進廣西玉林市玉州區仁東鎮沼心村赤松茸種植基地,一壟壟由秸稈鋪就的“軟床”上,一簇簇赤松茸破土而出,粗壯的菌柄頂著酒紅色的菌蓋,宛如一把把撐開的小傘,撐起產業振興“富民傘”。
“這一壟赤松茸要抓緊時間采了,再過幾天品質就會下降?!贝笈飪?,玉林市益康菌業種植有限公司負責人楊國勤一邊與科技特派員交流種植經驗,一邊向村民介紹赤松茸的采摘要點。

“經過我們精心培育,赤松茸終于在沼心村成功試種。”望著新鮮收獲的赤松茸,楊國勤一臉喜悅。
赤松茸又叫作益腎菇,是一種珍貴的食用菌類。沼心村土壤肥沃,富含多種礦物質和養分,為赤松茸種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玉州區抓住這一優勢,去年引進了優質菌種。
據楊國勤介紹,現在引進的這批赤松茸抗逆性強,適溫范圍廣,并且適種季節長,可以多茬出菇,去年11月開始育種,50天左右即可采收。經過技術研發與攻關,基地主要利用秸稈作為基質來栽培赤松茸,配套自動滴灌系統等設施設備,實現對赤松茸栽培基質和濕度的精準控制,畝產量能高達4000公斤至5000公斤,生長旺盛期時能達到500公斤/天的采摘量,采摘期甚至可以持續到今年4月份,且收獲期后殘留的菌絲和基質還能作為有機肥養護土壤,實現資源循環利用。
自去年12月中旬以來,該基地赤松茸已采摘57批次,上市9.98萬斤。

為培育品質上乘的菌菇,玉州區積極引進相關研究院所的先進研究成果及技術,組織科技特派員組團服務開展技術指導與培訓活動,將食用菌產業基地成功打造為產學研合作示范點,為轄區產業振興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種下新希望。2024年以來,該區開展食用菌種植技術培訓近20期,近3年菌業生產獲得國家專利5項。
除了是鄉村科技特派員,楊國勤還肩負著玉州區人大代表的另一重身份。在自身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他決心要帶領村民通過發展赤松茸特色種植增收致富,讓朵朵“富民傘”開到千家萬戶。
在玉州區農業農村部門及鎮人大幫助下,楊國勤所在公司盤活更多閑置土地,在村內建立加工點,開設赤松茸生產加工基地,打造現代生態綠色研發、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食用菌產業鏈,采取“科技特派員+公司+基地+農戶”生產模式,為村民提供種植、采摘、加工、運輸、售賣等多個“家門口”就業崗位,讓村民與村集體經濟同時享受產業“紅利”。
“赤松茸具有獨特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價值受到市場青睞,現在基地種植赤松茸約15畝,采收期間每天用工有10余名。這幾天采收的500余斤赤松茸已被廣東、南寧部分采購商預訂,銷售利潤可觀,市場前景廣闊。接下來,我打算往周邊大面積種植,逐步發展成赤松茸種植的工廠化車間?!闭劶爱a業發展未來,楊國勤充滿信心。
如今,赤松茸產業托起了當地發展的“綠色希望”和助農增收的“富民夢想”。2024年,玉州區食用菌產業鏈帶動195戶脫貧戶、監測戶實現就業增收,村集體創收3.8萬元人民幣。(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5月01日 17:06:17
- 2025年05月01日 17:00:59
- 2025年05月01日 16:24:30
- 2025年05月01日 15:34:39
- 2025年05月01日 15: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