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民勤“她力量”筑牢植綠治沙“后勤網”
中新網蘭州4月8日電 (馬愛彬)在甘肅河西走廊東北部,被巴丹吉林與騰格里兩大沙漠夾擊的武威市民勤縣,一場跨越十九年的“綠色接力”仍在持續。自“請到民勤種棵樹”公益活動發起以來,當地婦聯組織以“她力量”為核心,構建起一張覆蓋物資保障、技術支撐、人文關懷的全鏈條服務網絡,為全國志愿者筑牢“后方陣地”,讓荒漠植綠行動既有力度更有溫度。
“栽樹時注意‘三埋兩踩一提苗’,讓根系與沙土緊密貼合?!?月初,在民勤縣收成鎮興隆東灘“請到民勤種棵樹”活動現場,民勤縣退耕還林辦公室主任姜莉玲身著迷彩服,腳蹬沾滿沙土的膠鞋,站在沙丘間向志愿者示范治沙植樹要領。
姜莉玲說,沙漠里降水少,三分栽、七分管,頭茬梭梭苗得靠人工“喂水”三年,必須沿著根系呈放射狀澆透,等熬過五個伏天,根系扎進濕沙層,才算在這沙窩子里“落戶”。

自“請到民勤種棵樹”公益活動開展以來,民勤縣婦聯聯合林草部門組建的“巾幗治沙技術服務隊”活躍在沙丘之間。這支由女性林業工程師、退耕還林技術員組成的隊伍,日均步行8公里穿梭于各個植綠點,為志愿者提供“手把手”技術指導。
從梭梭苗根系舒展角度到麥草方格間距標準,從“三埋兩踩一提苗”實操要點到旱季苗木管護技巧,她們按照“理論拆解—實操示范—糾錯指導”的邏輯鏈條,將復雜的治沙技術體系轉化為“一看就懂、一學就會”的標準化流程。這種環環相扣的指導方式,讓志愿者親手種下的每一株梭梭苗,都成為科學護綠的鮮活注腳。
“女性技術員更注重細節?!泵袂诳h婦聯主席王玉珍介紹說,由女性林業工程師組成的技術服務隊,在指導志愿者植樹時,總能以細膩的觀察力捕捉到沙地坡向、地形起伏等易被忽視的細節,從草料鋪設方向、網格尺寸校準到苗木栽種深度,她們手把手將技術要領拆解成沙丘上的“實操口訣”。這些藏在指尖的入微指導,讓麥草方格在沙丘表面織成整齊的“固沙棋盤”,更讓每一株梭梭苗不再是浮于沙表的脆弱生命,而是深深嵌入沙丘生態系統的“綠色標點”。
此外,在“請到民勤種棵樹”公益活動啟動前一個月,當地婦聯便牽頭成立專項服務小組,針對志愿者的餐飲、住宿、物資調配、醫療保障等制定了詳細方案。在植樹現場,巾幗志愿者們每天早上6點便開始準備早餐,將熱氣騰騰的飯菜準時送到沙丘旁;宿營地內,她們細致檢查被褥、熱水供應,讓志愿者在勞累后能安心休息;醫療點上,婦聯協調的醫護人員全天候待命,隨時應對曬傷、擦傷等突發情況。同時,設立“巾幗暖心角”,為女性志愿者提供紅糖姜茶等生活用品,用細節彰顯“娘家人”的溫情與呵護。

“每天爬沙丘前喝上一杯婦聯姐妹遞來的紅糖姜茶,手腳凍僵時宿營地總有暖乎乎的熱水。在民勤種樹,累歸累,心里卻像揣著個‘小火爐’。”來自廣州的志愿者李曉盼說,當地婦聯發的棉手套,都會考慮打滑問題選擇耐磨防滑紋,給予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家人般的溫暖。
“我們婦聯既要當好全國來民勤種樹志愿者的‘后勤部’,更要做主動扛起生態責任的引領者?!蓖跤裾湔f,近年來民勤縣婦聯組建了20支“沙漠娘子軍”,既參與種植梭梭、花棒等固沙植物,還通過技術培訓帶動農村婦女掌握滴灌養護、沙產業開發等技能。
同時協調社會力量建成“巾幗生態林”680余畝,在青土湖梭梭林基地嫁接肉蓯蓉1.2萬畝,成活率達98%以上,累計接待全國女性志愿者超1000人次。
王玉珍表示,下一步婦聯將建立“種下的樹有人管”的長效管護機制,為每個“沙漠娘子軍”小隊劃定50畝專屬管護區,由隊員定期開展澆水、補苗、病蟲害監測等常態化養護工作,讓“種下的生態文明種子”不僅在荒漠扎根,更在人們心中發芽。(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5日 14:20:37
- 2025年04月15日 14:20:27
- 2025年04月15日 13:44:58
- 2025年04月15日 11:25:34
- 2025年04月15日 10: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