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鳥類攝影愛好者:20余年拍攝上千種鳥類
中新網烏魯木齊4月9日電 (陶拴科 劉靜怡)四月的新疆哈巴河縣,大地回暖。天剛蒙蒙亮,攝影愛好者李世忠就已背著相機走向哈巴河縣北部的濕地與林間,此時正值候鳥遷徙高峰,他要蹲守拍攝這個遷徙季來的新鳥種。
李世忠二十余年如一日捕捉“靈動的羽翼”,從最初的好奇,到如今的滿懷激情,他用無數個黎明和傍晚,描繪出一幅幅生動的自然畫卷。

偶然邂逅點燃熱愛火種
“2003年,我第一次接觸到鳥類攝影。”李世忠說,那時對鳥類攝影僅僅停留在皮毛階段,還沒有鳥類知識做鋪墊,“我被鳥兒的美麗深深吸引住了。”
鳥的美麗讓李世忠覺得,用鏡頭去記錄它們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于是,李世忠開始購買鳥類相關書籍和專業的攝影設備,學習鳥類知識和攝影技巧,從此踏上這條充滿挑戰與驚喜的道路。
被問及為什么選擇鳥類作為主要拍攝對象時,他說:“鳥類是大自然中最具靈動性的生物之一,它們的羽毛色彩斑斕,姿態萬千。每一次按下快門,都像是在捕捉一段奇妙的舞蹈。”
新疆是李世忠拍攝鳥類的常駐地,近年來,為了拍攝更多鳥類,他先后到過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和越南,去了解和拍攝世界各地不同的鳥類。
李世忠說:“每一種鳥都有自己獨特的習性和生存方式,通過拍攝它們,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它們。”

光影里記錄上千種鳥類
定居哈巴河縣的十多年里,李世忠已經走遍這里的山山水水。二十多年的堅持,李世忠從一個攝影新手成長為一個專業的鳥類攝影師,也讓他對鳥類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我梳理了一下,這些年拍攝到的鳥類有1138種。”
在他的鏡頭下,有翩翩起舞的天鵝,有在枝頭停歇的白鷺……每一張照片都記錄著一個獨特的生命故事。
為了拍到珍稀鳥類,有時候常常需要在野外等待數小時甚至數天。李世忠說:“我會提前了解鳥的習性,根據它的生長習慣,會提前幾天來到它的棲息地,等待它出現。”
等待的過程是枯燥和漫長的,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毅力。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次拍攝是在西藏墨脫縣,李世忠說:“那時我們6個鳥友,為了尋找一種鳥,連找了三天,當時都準備打退堂鼓了,臨走時卻聽到了一聲鳥叫,拍完以后,我們6個人竟然抱在一塊跳起來。”
鳥類攝影需要面對各種自然環境的挑戰,比如惡劣的天氣、復雜的地形等,但李世忠對此已經習慣,“我不管這些,克服困難也會去拍攝。”
創辦民間藝術館喚起民眾愛鳥意識
哈巴河縣位于新疆北部,這里有著廣袤的森林、濕地和草原,是許多鳥類的棲息地和遷徙通道。李世忠說:“選擇在哈巴河縣進行拍攝,是因為這里有著豐富的鳥類資源和獨特的自然風光,甚至可以說,哈巴河縣的每一條路我都走過。”
每到四、五月份,成千上萬的候鳥會在哈巴河縣停留、覓食、繁殖,為這片土地帶來無盡的生機和活力。對李世忠來說,哈巴河縣不僅是一個拍攝的好地方,更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在新疆,我遇到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一起交流拍攝經驗,分享對鳥類的熱愛。”

讓李世忠堅持下去的,更多的是純粹的熱愛。“拍攝鳥類的攝影者,有一種是為了科學研究,有一種是要把世界上所有覺得好的鳥都拍到。”李世忠顯然是后者,能拍到能看到,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李世忠說:“我希望通過我的鏡頭我的作品,讓更多的人了解鳥類,從而加入到保護自然的行列中來。”
目前,由李世忠創辦的民間藝術館里存放著鳥類攝影照片、石頭畫和美術作品。館內上千幅展品中,既有常見的赤麻鴨,也有難得一見的黑鸛育雛場景,每幅作品都標注著精確到分鐘的拍攝時間。
“有了真實的感官體驗后,人們就能意識到鳥類的珍貴,從而大家就能共同保護鳥類、保護濕地、保護自然環境。”李世忠說。(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5月01日 17:06:17
- 2025年05月01日 17:00:59
- 2025年05月01日 16:24:30
- 2025年05月01日 15:34:39
- 2025年05月01日 15: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