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近日,北京某社區網站的一篇帖子引起了不少網友關注,北大畢業生張喬峰將自己在家教子的相關經驗公之于眾,并決定開設一所美式家庭學校,將招生名額限定為4名,不少網友在跟帖中質疑這種教子方式。
【解說】6月5日,記者來到張喬峰家中,這間原本普通的客廳被布置成了教室的模樣,兩個靠墻的書架上擺滿了各種教科書,墻上貼著課程表。談及兒子上學的經歷,張喬峰告訴記者,去年9月,兒子到了上小學年齡,他為兒子安排了自家附近的某小學寄宿班,可孩子上學幾個星期后顯得并不開心,與入學前判若兩人。
【同期】 張喬峰
感覺像圈羊似的,一放了學把小孩子圈在一個房子里,小孩上了三個多禮拜,整個人的精神面貌跟上學之前差別特別大,我都有照片去之前給他照照片,去了三個多禮拜回來,因為要辦什么證書又給他照相,兩張照片擺一起 一對比,看起來小孩蔫掉了.
【解說】張喬峰還發現,不止兒子變得不開心,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也被學校占去了大半,原本以為兒子上學后自己能騰出更多時間去工作可事實確正好相反。
【同期】同期
你一個禮拜會收到學校發來的好幾條短信,周末要配合做作業,衣服少了一件,要你提供這個 提供那個,周末要開家長會,一去發現根本沒有給我們家長發言的時間,就傻傻地在下面聽,老師像上課一樣給我們灌輸一些東西.
【解說】在一次與老同學聊天時,張喬峰聽說了有在家教育孩子這樣的方式,這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隨后的一段時間里,他開始關注國內和美國類似的教育案例,并打聽了諸如學籍等問題的解決辦法,在綜合考慮后,張喬峰決定把兒子從學校領回家。
【同期】 張喬峰
我當時下決定把小孩從學校領出來以后,我真的有一種逃離監獄的感覺,絕對真實的感覺。
【同期】從那時起張喬峰開始扮演父親兼老師的雙重角色,他為兒子制定了課程表,以英語、數學、語文為主,同時還包括跆拳道、足球、武術、鋼琴、美術等多個興趣班課程,周末則會帶孩子出外游玩,在教材選擇上,張喬峰也是煞費苦心。
【同期】張喬峰
首先一定要引起小孩興趣我一直強調這一點,因為這么小的小孩你不把他內在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看的書感覺一點意思都沒有,肯定效果就不會好。
【解說】對于近一年的教學成果,張喬峰稱自己非常滿意,現在兒子已能夠獨立閱讀給他買的教材和課外書,而且非常陽光、開朗,張喬峰堅定自己至少會教到孩子初中畢業。
近日,張喬峰在北京某社區網站發帖介紹了自己的教子經驗,并決定開設家庭學校,將招生名額限定為4名,每個學生每年預收6萬學費。然而,他想要擴大這個家庭小學校的想法卻在互聯網上引起一片爭議,不少網友提出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建立全面的知識結構更會影響孩子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同期】張喬峰
其實大家把這個事情看得太難,一個人最關鍵的是學習能力
而不是具體的知識,跟小孩不是你給他灌多少,最關鍵的是自己是否愿意跟小孩共同成長。第二 在家教育也不是和社會完全隔離,小孩經常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興趣活動,他本身通過很多途徑可以交朋友
我們已經交到好朋友了。
【解說】據了解,因為不滿學校教育轉而在家上學的案例在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地皆不在少數。教育階段涵蓋了幼兒園、小學、初中乃至高中,其存在形式多種多樣,有父母在家教孩子,也有小規模的私塾、學堂等等。相關人士指出,父母如果不送適齡的孩子上學校讀書,和中國的《義務教育法》規定是相違背的,對這一觀點,張喬峰并不認可,他說,義務教育是國家為照顧大多數人需要制定的,保障教育的公平,從這一點來說應當肯定其積極作用,但家長自行選擇給孩子提供不同的教育并不受強制性的阻止。
對于目前多地出現的家庭學校,有相關專家表示,這一方式并不適用于大多數人,家長在選擇時要慎重考慮,但這一現象的發生,應當引起社會對目前國內教育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記者李子禎 王濤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