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反思“缺乏總量控制”
按說植入廣告并非什么洪水猛獸,在國外已是非常成熟的行業規則,對提高影視劇質量是一種雙贏局面,然而今夏本土定制劇卻一起瘋狂了一把,仿佛大搞植入競賽,嚴重本末倒置。《一起來看流星雨》的編劇汪海林透露了運作模式:開機前一個月曾舉行招商會,一種是道具性廣告,收費很低,收費高的是劇情性廣告,專門有3個編劇會根據客戶提供的企業理念和產品資料與劇情重新結合,每種產品的廣告時間都是幾百秒,再分攤到每集里。汪海林稱,當初電視臺賣的是“套餐”,幾乎每個套裝價格都近千萬,是業內公認的最高價格,“最賺的還是電視臺”,這就不難理解電視臺為何如此熱情高漲地大搞定制劇、插播“軟廣告”了。在賺了盆滿缽滿的興奮情緒之下,顯然觀眾的感受和電視劇立命之本被銅臭所遮蔽。
至于“把一部電視劇整成廣告片是否合適”的質疑,汪海林承認“有需要總結經驗的地方,比如缺乏總量控制,有些環節還可以再巧妙一些”。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