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9日電 今天出版的新京報刊載文章稱,只有在競爭的壓力下,服務提供商才會有積極性提高服務質量、降低價格。要推動銀行改善和提高服務水平,必須增加銀行業的供應量,加大銀行業服務市場的競爭強度。
文章指出,日前推出的一份“2006年全球零售銀行報告”顯示,在全球銀行業的核心服務價格表中,雖然中國銀行業的核心服務價格處于最低水平,但是相比較于消費者所獲得的服務質量,中國銀行業的服務收費相對最貴。
為什么中國銀行業在目前服務水平低下的同時卻敢于頻頻增加收費呢?文章認為這其實反映了國內銀行業的供求矛盾和有效競爭不足。
文章稱,雖然目前中國有很多銀行,但是大家都是眼睛盯著高端客戶,高端客戶對銀行可以挑三揀四,可是低端客戶卻沒有多少銀行關注,甚至想方設法排除和減少低端客戶。這說明目前中國的銀行在高端市場上基本都能夠生存下來,所以銀行業的目標市場大都是高端客戶,沒有必要去開發低端客戶,低端客戶過多反而會影響銀行的收益率。
文章表示,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銀行業的供應相對市場需求存在巨大缺口,導致銀行間有效競爭不足。目前,雖然有《商業銀行法》,理論上只要符合條件都能夠開辦商業銀行,但是實際上其中的行政審批十分困難。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開放銀行的準入,可以有效提高中國銀行業的競爭強度。特別是對中國的民營機構開放銀行準入,不僅有利于提升中國銀行業的競爭能力,也有利于在完全向外資開放后和國外銀行競爭抗衡。在放開銀行準入之后,銀行業的激烈競爭自然會使得面向低端客戶的中小銀行增加。只有增加中小銀行的供應,才能使得銀行不再挑三揀四甚至把客戶拒之門外。
文章稱,同時還要打破服務壟斷。打破壟斷主要是打破銀行卡服務的壟斷。將銀行卡服務集中于一家機構的做法,不僅使得運用越來越廣泛的銀行卡成為壟斷機構獲取高額利潤的工具,而且使得廣大消費者失去了市場選擇的機會,普通消費者不可能和壟斷機構有對話和討價還價的平等地位。實際上,壟斷性的銀行卡組織還可能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迫使一些銀行提高收費標準,讓中小銀行失去客戶而難以生存。(周城雄 中科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