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7日電 “捐精”,是一件對中國人來說相對陌生的新事物。由于中國人獨特的文化背景、羞澀的性觀念以及捐精本身涉及到的社會倫理道德話題,使得公眾對捐精這一具有社會公益性質的行為或充滿好奇或懵懂無知或諱莫如深。
據江南時報報道,記者日前前往設在江蘇省人民醫院的人類精子庫當了一回“志愿者”。
10月30日上午8時,記者帶著相關證件來到了江蘇省人民醫院。在進入辦公區前,醫務人員要求記者穿上鞋套,說是怕記者的鞋帶入太多的細菌。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要求,但記者感覺到精子庫的嚴謹。
記者四處打量發現墻上懸掛了捐精流程、保密措施等宣傳牌,工作人員先查驗了記者的相關證件,確認記者是大專以上學歷后,又遞過來一張《供精者知情同意書》,工作人員說,任何人的資料他們都不可能泄露。之后,記者又填寫了《供精者的健康狀況表》,其中包括姓名、出身、文化程度、個人愛好、既往病史、個人生活史、性傳播病史、染色體病等欄目。工作人員解釋道,個人生活史就是吸毒史、酗酒史、嗜煙史、同性戀史等,如果有這些不良習慣,精子庫是不會接納的。而染色體病則是指色盲等家族遺傳病等。
填了這兩份表格后,記者的名字就變成了編號。記者進了一間有六七平米的取精室,看到地上散落著一些紗布與衛生紙,屋內安放了一張1.5米長的沙發,沙發靠墻的案幾上放著一面小鏡子、幾把醫用鑷子、衛生鹽水、外陰洗液和香皂等物品。
按照程序取完精子后,記者把盛有精子的試管送給了剛開始接待自己的醫生。醫生交待記者回去適當注意休息,等候通知。記者了解到,為了保證精子質量和安全,精子庫要對它進行仔細檢查篩選,本人日后還要再取四次樣。(鐘文)